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每天写1000字想法
【读书记录】不必远方,亦无须风景——《行走:一堂哲学课》《温

【读书记录】不必远方,亦无须风景——《行走:一堂哲学课》《温

作者: 溪畔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18:23 被阅读0次
一方书桌,安宁平静

颜色黯淡的花朵顺着枝蔓,爬上了潮湿的篱栏。——普鲁斯特

01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我束缚在家快一个月了。

偶尔梳理一下自己的小空间,发现一些遗留在笔记本的只言片语,如今看来,多是一些不可触及的所谓梦想,童稚、生涩,忍俊不禁。

在那些堆积着过往的角落里,偶然会找到一些、或许在那时那刻、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蓦然出现、一下惊觉生命这般美好的瞬间。

以至于笔尖生花,一瞬间激起了涟漪。

如今再打开,也会在刹那间失神。

单纯至简,不问结果,只是一心遂了那片刻的欣喜。

02

最近看的两本书,都与远方有关。一本是弗里德里克·格鲁的《行走:一堂哲学课》,一本是三毛的《温柔的夜》。

弗里德里克笔下的行走,正如书名所言,行走远非普通人认知的那么简单。

尼采、兰波、内瓦尔、卢梭、梭罗、康德等等,每一个曾经闻名的人有关行走的故事具象化在文字间。原来这世上,有如此多的人,喜欢行走,尼采每天会像一个隐居者一般完成10小时的行走;在康德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始终遵循着最严苛的“戒律”,沿着同一条道路漫步。城市中的游荡者、信仰宗教的朝圣者、希腊犬儒学派的智者……顺着自己的路线,用自己的方式,始终在不停的行走,有些人,是在追寻答案,有的人,毫无所求的一路走着。

书中说,行走,向远方出发,在别处生活。可以被看成一种对腐朽、被玷污、疯狂、平庸文明的拒绝。

所有的偏见来源于封闭的心灵。

如果一个人从未起身真正的生活过,那么坐下来写作对他来说将是一件徒劳无益的事情。

这些文字,一语惊心。

看完全书,我能记住的很少,也没有刻意的去记住什么。

以前,关于诗与远方,肖想太多,磕磕绊绊,兜兜转转,以至无法成“行”。至今还没有一次特别说的上深刻的远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新的认识。

这里的“行走”,不意指远方,也不需风景。只是通过“行走”这种方式,通过身体无意识的不懈努力,放飞心灵,任其自由驰骋。也只有在这一刻,新的想法才会涌现,迸发,突然而至。

个人眼界的宽狭取决于生命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或是读书,或是行走,或许缺一不可。和朋友聊过这个问题,我们的一致意见是,并不是不爱脚下的土地,而是想通过出去看看,不必世世代代居于一隅,在这世界的其他角落,生活还有百般模样。

“行走是一次纯净人生的体验。此所谓人生,是一种轻盈、摆脱了世俗的牵绊、超越浅薄、卸下面具的过程。”

很喜欢这句话,真诚的面对自己,大多,是在无人的地方,坦荡的回顾过往的时候。

03

《温柔的夜》,读起来并不舒服。病痛、压榨、无常、无奈,甚至是失望,这沉重未能蔓延在三毛的书里,却无端的让我压抑,几次想要放下。

尤其在那长达60多页的《五月花》里,我竟然一度无法继续。荷西被人欺压的善良、不得已的隐忍、骨子里透出的骄傲、小心翼翼又苦恼无奈的境遇。

多可爱的人,可爱的让人心疼。

“靠太太养活,不如自杀。”

“三毛,我,可以在全世界的人面前低头,可是在你面前,在你父母面前,总要抬得起头来,像一个丈夫,像一个女婿。”

“三毛,三毛,你要理解我的苦衷,我这么忍,也是为了两个人的家在拼命啊!”

圣经上说:“你看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天父尚且看顾他们,你们做人的,为什么要忧虑明天呢,一天的忧虑一天担就够了。”

“离开荷西吧!没有爱,没有痛楚,没有爱,也不会付出,即使有了爱,也补偿不了心里的伤痕。”

如果,不是心痛难抑,我想,一向乐观肆意的三毛不会引用《圣经》里这句话,更不会发出“离开荷西吧!”这样的叹息。

那一夜,他们默默无言,各有心事。

再怎么心魂相契,还是会在庸常琐事的无奈中,承受痛苦,感受这俗世的苦楚,并不比他人少一分。好在,荷西和三毛,各自吞咽那一份不易,还守护着初初未变的心意。

颠沛流离,四处移居,拮据困顿,最后都化作流浪的一并收获。

即使“夜”并不温柔,那个女子的心一直是温柔、澄明、率真、多情的。

如果想要轻松一些,不妨看看其中的《相逢何必曾相识》,《玛黛拉游记》,那些突然的遇见,或人或景,或许会让你会心一笑,不觉回甘。

在豆瓣上,看到这样的一条评论。

你能感受到一个人的温度:

她的温润,是你仅仅看她也会觉得你的生活变得柔软;

她的勇敢,是你仅仅是听听她,也会觉得你的空气变得的有力。

这或许就是三毛的魅力。

不需要教会我什么,只是在闲暇时光偶尔翻开,然后在合上时,心底多了一份暖意。

结束这一本,三毛的游记几乎翻完了。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通过别人的游记,去感受未到的地方。

而自己的每次出发,在舟车劳顿后的不甚顺意,一个人的恐惧,会突然置疑如此做的价值。倒不如寻个安静之地,坐上一坐来到惬意舒适。

想来,这样的心态的人目前是不太合适远行的。

今早起的很早,读完书才看见慢慢露出的熹微霞色,

在院中走了一会儿,顺手拍了几张图,格外的喜欢,发给了朋友。

朋友看到后补了一句: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语出李青莲《赠徐安宜》,不合日色,却甚心宜。

两本书中都有一句一眼就入心的话,都特别适合这个早晨。

“一个人生命的健康程度可以用他对清晨的热爱来衡量。” ——弗里德里克·格鲁的《行走:一堂哲学课》

“我喜欢适度的孤单,心灵上最释放的一刻,总是舍不得跟别人共享,事实上也很难分享这绝对个人的珍宝……明月清风都该应是一个人的事情。”——三毛《温柔的夜》


溪畔姑娘,安静到骨子里,也闹腾到心坎里。如果往昔不够好,那就从现在开始!

相关文章

  • 【读书记录】不必远方,亦无须风景——《行走:一堂哲学课》《温

    颜色黯淡的花朵顺着枝蔓,爬上了潮湿的篱栏。——普鲁斯特 01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我束缚在家快一个月了。 偶尔梳...

  • 行走哲学:成功不是目的地 而是一段旅程

    法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克·格鲁的散文集《行走,一堂哲学课》,行走,是件很重要的哲学,毕竟所有人,都是行走在自己...

  • 六月二十六日

    因为阅读《行走,一堂哲学课》使我开始思考行走的力量,行走的美丽。为什么我们会忘记行走,只是因为懒惰吗?我们不再单纯...

  • #每日阅读#《行走,一堂哲学课》

    #在奶茶店遇上十四个作家# 《行走,一堂哲学课》 【打卡模板】 标题:金竹+爱与自由 第14天打卡 今日行动:读《...

  • 释放自我,触及灵魂的宽度

    01 在《行走,一堂哲学课》一书中,作者写道“陪伴时常意味着碰撞、阻挠,乃至步伐的扭曲。因为每个人在行走时都有自己...

  • 无须,不必

    选择了舒适区 就无须抱怨枯燥乏味 更不要叹息百无聊赖 因为没有风雨 选择了安逸 就不要各种作比较 更不要扼腕叹息 ...

  • 读书||第一堂哲学课

    苏菲开始盼望着收到神秘的来信了。如她所愿,她在邮箱里接连又收到了两封信。在这两封信里,智者给苏菲上了一堂哲学启蒙课...

  • 2020-02-09

    行走的风景,感恩的心 行走的风景,不断遇见,感恩远方的道路,指引着我努力前行。 行走的风景,不断经过,感恩眼前的风...

  • 一堂哲学课

    上课了 老师在慷慨激昂地讲 同学在专注地玩手机 老师问: 你是谁? 你为什么活着? 你将归向何处? 同学答: 我是...

  • 家庭学堂

    暑期在家中开设家庭学堂,每天一堂哲学启蒙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记录】不必远方,亦无须风景——《行走:一堂哲学课》《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mw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