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摔伤,到医院去看病。挂了号,医生说要先照个CT,看一下情况再说。
CT结果出来,母亲断了一根肋骨,医生征求家属意见,说这种情况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就是静养,问我们是回家静养还是住院治疗。
母亲流露出想要住院治疗的想法,为了免老母亲的心焦,我们兄妹决定让老人家住院治疗几天。
医生在开住院手续的同时,也开出了彩超和心电图的检查单,医生解释说办理住院手续,必须有这两项检查内容。
既然是必须,那就从命吧。于是,用轮椅小心翼翼地在雨中推着母亲去彩超室和心电图室检查,两项检查结果均正常。
一切就绪,住院治疗,在入院第二天的费用清单中出现了两项费用均为224元的检查项目,询问护士得知两项都是对心脏功能的更近一步的检查内容。那么,请问入院当天做的心电图是不是多余的呢?既然第一次的心电图正常,还有后面两项检查的必要吗?

另有一项叫动态血压的收费项目,以前,我知道有个动态心电监护仪是用来做24小时心电监护的,但是,目前我并未看到给母亲使用任何的监护仪,询问护士,解释为每天四次用腕式电子血压计给病人做的血压测量。
这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前段时间260元刚刚买了一个腕式血压计,医院这样的收费标准真的不能不说实在是高啊!
因为母亲血压一向都很正常,每天70元的动态血压监测实在是多余和浪费,于是,我找到医生,请求第二天把此项检查去掉,医生也答应去掉。然而,第二天,清单上又出现了该项收费,去询问,医生解释说:“忘记取消血压动态监测了,明天吧”
这倒好,您一句忘了,我们就要多负担几十块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费用。

国家的政策是好的,降低了多种药品的药价,但是有时候又感觉看病真的并不比以前少花钱。
母亲同病房的一个病号,因被打而住院,在这里,我姑且称打人者为小华,被打者为小敏。说是打了,只看到肩部有一块比鸡蛋还要小的淤青。像这种情况,医生、打人者、被打着都心知肚明,住几天院,打人者给予被打者适当的经济补偿,这事就算是过去了。
偏偏小华的父亲是个木讷人,天天筹了钱往医院送,每天穿着同样的一件棉袄,领子上很深的油垢,每天一大早去医院给小敏押治疗费用,他见了小敏总是陪着小心,讷讷地说:“今天感觉好点了吗?你别给小华一样,他脑子有点毛病,今天我又押了500元,家里也是经济紧张,等我回家筹了钱,明天再来送钱,您该看病看病。您看想吃点啥,我去给您买去。”
说实话,尽管我不太了解这起纠纷的来龙去脉,但是,看着这个老实巴结的50多岁的农民,我甚至动了恻隐之心。后来,从小敏口中,我大致了解了他们纠纷的经过,小敏是集镇上的生意人,小华是20出头的乡下的年轻人,因摊位之争,二人起了矛盾,小华冲动之下动了手。事后,小华还说:“前几天,她还帮我照应生意呢,我怎么头脑一冲动,竟然动了手呢!”
从小敏的叙述来看,两人之间没有多大的矛盾,也没造成严重的后果,双方只要经过简单调解,这事就算圆满解决了。
截止母亲出院那天,小华的父亲共为小敏支付了4500元的治疗押金,入院当天做了CT、心电图、彩超检查,第二天做了验血检查,我看到费用清单,验血这一项竟然包括了AIDS筛查。
住院头两天该查的项目都查了,第三天除了挂吊水,还能有什么项目呢?还真有!第三天增加了两个红外热灸的项目,说是活血化瘀促进消肿吸收,一个项目分别60分钟,收费分别为100多元。
第三天的费用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动态血压监测70元,两项热灸近300元,加上输液费用,第三天小华父亲东拼西凑押上的500元,可能支付当天的费用都有些紧巴!
尽管不需小敏自己负担医药费,她还是要求医生第二天不要再热灸了,她说,趴在床上连灸两个小时实在是难捱,这比肩膀疼的味道更难受!由此可见,小敏的瘀伤并不严重。
在小敏住院的第四天,我母亲出院了。不知道,去掉了热灸,医生又会给小敏牵出一个什么“喝钱虎”?
但愿,小华的父亲找到的中间人能积极从中说和,尽快协商解决此事。因为这样耗着,双方都不是赢家,耽误了各自的生意不说,小华要破费,小敏每天输三瓶没必要的吊水,对身体来说毕竟也不是什么好事。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的神圣职责,古来就有对以医技普济众生者有“悬壶济世”的颂誉。我也知道医生也是人,也要面对生活的压力,然而面对当下这个唯利是图、世风浮躁的时代,有些医生却失了方向,忘了初心。

只盼望医生们在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时,也能以患者的角度考虑一下,不过度检查,不过度用药,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惟愿,我遇到的只是医者中的个别现象。
惟愿,天下医者都有一颗仁爱之心!

医院的门诊楼上打着扫黑除恶的宣传标语,但愿我们老百姓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