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05天共读: 《给教师的建议》9~12条阅读感悟

105天共读: 《给教师的建议》9~12条阅读感悟

作者: hd小微笑 | 来源:发表于2025-08-27 08:08 被阅读0次

105天《给教师的建议》共读已开始十几天,这是一本教育经典著作,一篇文章得读两遍以上,才能略知一二,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联系自我写阅读思考,真正做到边读边思考,“读进去,写出来”。

01

第9条建议,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抽象真理就是指各种规则、定理、公式、结论,有很多同学会背不会用,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或认识大量的事实之后再去识记,一定要经过实际的作业去掌握知识。

比如生物的关于遗传计算这一块,特别是伴性遗传,有部分学生也记住了有关的规则,可就是不会运用,一遇到这些题时,根本看不懂。

得先通过练习让学生弄懂课本的例子。伴性遗传总是跟性别相关联的,而且分显性和隐性,有时候会涉及到致死现象,再去计算概率,就更难了。学生先经过基础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规则。再做难度大一点的题,经过了多次思考之后,才记得更牢。

02

第10条建议,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就是由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的实质,简而言之,就是第一次接触新的定义、公式之类的知识。比如小学的“乘法口诀表”。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老师尽量设法做到两点:

首先,要能看出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效果如何。这怎么看呢?一定要在当堂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必要时给予提供专门的作业题,千万不能让他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而没有去独立思考。

其次,要明确课堂上没有错误。这又怎么做?要求学生先要学会流利地阅读,正确无误地书写,把基础打牢。还涉及到教师的课堂结构、工作方法和方式等。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学生基础本来就差,自己为了赶进度,没有预留足够时间给学生思考消化,更多时候是,提出的问题只要有几个学生回答便带过,却忽略了大部分的同学其实还没听懂。这点以后要注意改善。

03

第11条建议,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就像我们很多人,看了那么多书,还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这便是缺少了思考,所谓思考就是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尝试把所得的知识用于实践。

因此,不管学生还是我们,学习新知识后,要留出时间给复盘。此步骤非常重要。打开草稿纸,回忆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或书本,把关键的记录下来,若有忘记再去翻看书。这个过程会使我们对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回想起和大家共读的这段时间,我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摘录书籍中的好句好段,或者把书籍的某一小部分整理成文章。这个过程我得反复阅读,并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再加以梳理。

本以为自己的思考能力很差,可静下心来,把阅读时出现在脑海里的东西记录下来,突然发现,这梳理的过程就是思考。以输入倒逼输出,不仅加强了知识的识记,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04

第12条建议,怎样使检查家庭作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家庭作业的检查,也是使教师很头疼的一件事。孩子们的自控能力差,假期在家有那么多好玩好吃的东西诱惑,所以回来后作业情况可想而知。一般情况下,教师考虑到自己的寿命,检查家庭作业几乎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皆大欢喜。但会形成一个不好的结果,学生开始不重视家庭或周末作业。

这怎么解决呢?苏霍姆林斯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用草稿本代替黑板,不喊学生来黑板上做题,而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做题情况,这就需要来回在教室巡堂。

可对于那些油盐不进的老油条,他们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该怎么破呢?如果单独辅导他,课堂上其他同学怎么办?若是放在课后来辅导,要花费的精力也不少吧。

这让我想起了前面的建议有提过,对于这些学生可个别对待,可以给他布置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和专属作业。

读了十几条建议之后,我发现每一条建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有联系的,相互补充的。愿我们一起不停读,不停写,共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5天共读: 《给教师的建议》9~12条阅读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wj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