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这一章讲的是道体。
最高明、最完美的道德,是以道为本体追求的,“惟道是从”。
道是客观的存在,它是一种恍恍惚惚的境界。在现代人看来,这种境界是捉摸不透、把握不住、迷离不定、似有似无的。它深远而幽暗,非常深奥。
德必须是道的载体,得不了道,就不叫大德。“孔德”就是大德。最高明的道德、最伟大的德行,都和道合二为一,不证道、不悟道,就不是真正的大德。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自己的名片,都在向世界介绍自己。包括你的情感,也必须由你的行为、由你做的事情来传递。所以,你必须用行为告诉世界: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人想再多都无用,只有用做事去呈现你的想法。
以前,我总是心里有想法,但是没有行为。但是对世界来说,你有没有想法都一样,因为世界不关心你的想法,只关心你的行为。虽然我心里想的是好的,但是没有表现出来,别人是看不到的,这就和你没有想法是一样的。
比如,关心一个人,心里再关心,如果没有用做一些事的行为去体现,在他人看来你就是不关心,你心里再是个好人又如何。对父母的关心也如此,只有行为才能体现出你的想法,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德是道的载体。道必须由德来体现。德是什么?是你做的事,是你对世界的贡献。这就是我们要做事的第一个原因。
做事的时候,也不要太执着,要明白,你不是在解决什么问题,而是在找一个机会成长你自己。
德是道的载体。真正的德必须能够体现道。这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内容。道的作用在于认识世界,并且尽可能地顺应世界,慢慢地影响并教化世界,而不是战胜世界。这就是大而化之。它的教化甚至不是有意的教化,而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改变。
在《大学》里面,也提倡“自新,新民”。它们应该是一个意思。这种教化是“润物细无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