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状况
职业:飞驾
初始总收入:9500
初始总支出:6900
最后现金:94300
最后现金流:1940
最后资产:2室公寓2个,20亩荒地1个
完成率:7.8%
贷款次数:2次
是否出圈:否
游戏人数:7人
出圈情况:2人出圈
关键场景回顾
本次游戏下来,两个孩子,一个游艇,失业两次,向他人免费争取了两个机会,自己购买了两个机会,股票变现一次,房产变现一次。
收获分析
整体状态
本次游戏一开始就给自己了一个不好的心理暗示,(我一洗牌就经济危机 - -!),结果全场下来,连续的两个孩子,一个游艇,失业两次,进一步强化的霉运的感觉,这是没必要的。说出口之后已然后悔,然后不断调整心态,试图正向激励自己,但潜意识并没有那么容易矫正过来,这是本场游戏最让人遗憾的。
深入思考
游戏中有两个有趣的心理活动,第一个是在抽卡时下意识的感觉游戏中机会牌没洗开,被一分为二的两个牌堆,一堆是集中是较好的大机会,另一堆则是次一点,开始一直抽次一点牌堆的自己,十分想去切换牌堆试试,但强压着理性告诉自己说从概率上来说,是没有必要的,知道游戏结束,所有牌都翻出来后,发现确实一堆好机会的占比多一些;另一个则是机会的争取,全场额外支出最高的应该就是我,按理说在机会交易市场,最不占优的就是自己,但竟然免费抢来了两个机会,第二个机会转手就变现了8.5w,这也是自己在如此多的大额支出下,没有跌入底层的核心原因。
简单分析一下
- 抽牌这件事从概率上来讲,确实机会是一样的,但是还有一个道理是应该考虑一下概率环境,“当硬币20次正面向上时,你应该检查一下硬币是否被人动了手脚”,虽然这次用理性控制了自己非理性的选择偏误,但是没有检查牌堆本身的概率分布,是这次最大的失误。另外这也佐证了,《人生算法》里关于机会的机会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当我们发现在一个赛道里成功概率极低的时候,也应该看看其他的赛道,因为赛道里的概率我们控制不了,但是选择一个大概率的赛道,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 关于机会争取,其实这次的操作在其他玩家看来是有一点争议的,因为免费的来的机会,自己并未对赠予者提供相应的回报,甚至在最后一轮还和赠予者进行机会争夺,可能让赠予者心理受到了一丝伤害。最有趣的点也就在这里,在老玩家的观念里,充满了对赠予者的同情,但银行家完全相反,觉得是赠予者自己不够积极,“幼稚”“单纯”,这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让我想起《人生算法》里的混球思维。回顾游戏,一开始其实自己并没有关注什么出圈或者是投资逻辑,我给自己的目标是实现梦想,才有了第一步要尽快先出圈,所以在这次游戏中,开始数机会卡的数量,算出现概率,关注其他玩家手里的钱,可支配的资源额度,然后遇到机会出现时,不由自主的去争取,脑海里根本没考虑过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帮过自己。因为一开始的目标远大(好久没玩游戏了),所以在过程中,出圈这件事既重要也不重要,同时好像遇到挫折也没那么容易受到情绪波动影响了,虽然这次没成功,但是感觉自己在有限条件下,已尽力打下了基础,达成目标只是时间问题。
行动与改变
多参加,多带游戏,观察自己和其他玩家的操作是对自己已学知识内化的最好事件。
附录:
混球思维的七大武器:
1.从不维护自己的正确;
2.从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3.从不受制于他人的情感波动;
4.从不忌讳残忍的坦诚;
5.从不同情自己的遭遇;
6.从不停止疯狂的探索;
7.永远追寻伟大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