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有宓妃,飘摇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
——李白《感兴其二》
说起洛神赋的作者-曹植想必我们都很熟悉,尤其是他那首《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道尽了自己的对其兄长曹丕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无奈。
曹植的《洛神赋》,在《李注文选》,中曾记载,此赋乃曹植为感怀甄妃所作,原名《感甄赋》,后由其子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
而对于自曹植的这篇《洛神赋》究竟是又怎么样的背景,一直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曹植天赋异禀,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而当时曹操醉心于自己的霸业,曹丕也有自己的官职,曹植年龄尚小,故于宫中甄妃为伴,久而久之产生情愫,而后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娶甄妃,后来甄妃年老色衰,渐渐失宠,最后惨死,曹植回来后,见其见物思人,遂在洛川写下《洛神赋》,而后人们便将甄妃作为洛神的原型。
其实我认为当时的甄妃大曹植十岁,在那样的条件下,不太可能和自己的父亲的女人,产生情愫,但是为了爱,其实也说不准。
还有一种说法,此赋是由于曹操受其兄长的猜忌,建功立业的理想始终无法实现,因此借《洛神赋》中�人神道殊�来表明自己壮志难筹、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其实我个人更倾向于这种说法,曹植在《洛神赋》中曾写道:"愿诚素之先达,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我真诚的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她以琼玉作为回答,表示期待,但我又怕像郑交甫一样被神女欺骗,而对此感到踌躇疑惑,如果这样反过来,将神女看做君王,不是正符合曹植在当时的处境吗?
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这都是个悲伤的结局。
回归到诗赋的本身,我在最初了解《洛神赋》是因为其中一句话:“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其实我知道这句话已近很久了,但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我都十分喜爱这句话,写的真的很美,“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
想象下那个场景,在河水边有个你爱的姑娘,那个姑娘长的美若天仙,面容姣好,身段婀娜多姿,她的身影在水边中若隐若现,像笼罩了一层轻莎,无不使人联想翩翩,给这位洛神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性的色彩。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是曹植初见对洛神对洛神的第一感觉,当时的他就觉得这是一位倾城的人。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曹植对洛神的第一句形态描写,开门见山,足以可见,洛神的美艳,和曹植见到她时的惊叹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在洛神离去后,曹植留恋,徘徊不肯离去
整片诗赋都在感叹,洛神的美,其实也暗示出这种美人只存在于梦中,可遇而不求。
喜欢这首诗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哦!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