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倒烫本名叫路生,她娘生他的时候刚好在地里干活,于是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他长得像武大,只不过个子还要瘦小得多,个性比较软弱,不管干活还是生活,老是当受气包。年轻的时候他当过走街串巷的挑夫,那时正好重庆方言剧《山城棒棒军》热播,一起干活的工人就给他起了这个外号。
巴倒烫的年夜饭(上)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村里人也叫他巴倒烫,他的真名倒是很少有人提起。
巴倒烫所在的村子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村里的人挣钱路子多,这在多年前是很让其他地方的人羡慕的。巴倒烫的父母给他修了一间大木房用来准备结婚用,给他的弟弟也修了一间,他们家的土地还很多,祖上积累下来的基础比较好,当然,这些也是让其他人羡慕的地方。
在别人都以为这个貌似武大的巴倒烫肯定娶不到媳妇的时候,32岁那年巴倒烫居然结婚了,媳妇名叫李翠花,中等个子,长得还有几分姿色,是很偏远的大山沟里嫁过来的。
巴倒烫的年夜饭(上)
婚后的生活,翠花在家料理家务,巴倒烫在他爹的帮助下养了几十头生猪,干起了专业养猪的活,偶尔外出打点零工。就这样,生活也过得波澜不惊,或者说有几分滋味。
一年之后,翠花给他生了一个胖胖的儿子,可乐坏了巴倒烫。又过了一年,再生了一个儿子。随着两个儿子渐渐长大,他们的身高居然高出同龄人很多,大儿子十几岁时就有了一米七几的个子。村里人开玩笑说,你家儿子是基因变异吧,你看你跟你媳妇都不高,咋生出这么高的儿子呢。话虽这样说,但大家伙心里还是挺羡慕巴倒烫的,上天照顾他。
上天更照顾他的是,大儿子读书成绩很好,时常捧回来奖状。巴倒烫逢人便开始说,我儿子以后是要上重点大学的,还说他儿子的个子太高了,真担心他在学校欺负其他同学。
-2-
巴倒烫似乎迎来了春天,他开始变得越来越自信,虽然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经常被人烫,但毕竟他看起来不像之前那样窝囊了。在人前他开始摆阔起来,抽烟只抽什么,他家又买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尝鲜了,他卖一次猪能挣多少钱。他自顾自地说,村里人还是会变着花样来开他的玩笑。
他的自信,还体现在他对媳妇和孩子的态度上。他看不惯老婆做的什么。开始大呼小叫起来。以为自己是老子,就是天下第一,于是时常对两个儿子打骂,他说是要把两个孩子教育好。两口子之间时常会吵下架,表面上两个儿子没跟他顶撞,但私下都跟他不亲,去哪里都不愿意跟他一起。平静如水的生活,似乎开始慢慢被打破了。
巴倒烫因为生得好,所以老天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着他。县城开始扩张了,爹娘分给他的相对别人家多很多的土地,大多数被征用了,赔了不少钱。在他爹的安排下,他用这笔钱起了一栋三层高的楼房。村里人大都起了楼房,他这样也算没有落后于大家。
还剩一点钱,他想像村里有小汽车的人一样,去买一辆小汽车来开。不过,最后因为文化太有限,考不上驾照,只得作罢。住上楼房、家有存款,他总觉得自己再养猪有些不太合适,一身臭气他闻不习惯,于是他又打算干回他的老本行——当棒棒——帮别人搬运货物。不过这次,他鸟枪换炮了,以前的他走街串巷当棒棒凭的是一根扁担、几条绳子,而今他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得飞快,一天可以跑好远,一天也可以拉好多货。
村里面通过征地拆迁暴富的不只巴倒烫一家,应该说大多数人都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村里的年轻人兴起了吃喝玩乐和攀比,每天开着小汽车四处跑,白天打麻将,晚上去夜场或夜市,时不时地搞个小聚会喝一场大酒。村里的老人们说,祖宗给的东西早晚得被你们这群小兔崽子给败光了。老人们没了土地耕种,十分不习惯,隔着老远也要去邻村找一块无人耕种的荒地,种上一点庄稼。老人们与年轻人们,好像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巴倒烫没有小汽车,但他们家也经常坐小汽车,坐的是他干亲家强三儿的车。强三儿比巴倒烫年轻一些,当然也帅气很多,经常跟别人说他能摆平很多事情,村里有的人遇到事情也喜欢找他。两家人打得火热,走得很近。可是慢慢的,巴倒烫不再愿意跟强三儿来往,也不允许翠花坐强三儿的车出去。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传出来,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巴倒烫说他媳妇儿翠花跟他亲家强三儿有一腿,他被人带了绿帽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