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中的心理学问题
然而,潜伏在这些政治问题背后的是人性问题:很遗憾,要懂得政治,我们必须懂得心理学。
“国如其人”(第575节);“政府之差异有如人的性格之多变……国家是国家中人的本性造就的”(第544节);一个国家具备什么样的特色取决于其民众的整体性格特征。
因此,只有民众的素质提高了,国家才能强大,否则,任何变化都不意味着实质性的改变。“民众多有魅力啊!-——四处求医,小毛病不断升级、不断复杂,幻想吃了某人推荐的灵丹妙药一下子就痊愈,却一直不见好转,反而愈加恶化……难道这不像是在做游戏吗?他们尝试动手立法,希望通过改革来消灭人类的虚伪和奸恶-——难道不知道他们是在砍九头蛇怪的头"啊?”(第425节)
且让我们来看看政治哲学必须要面对的人的因素吧。
柏拉图认为,人之行为有三种根源:欲望、情感和知识。
欲望、食欲、冲动、本能这些是一类;情感、精神、志向、勇气-——这些又是一类:知识、思想、智慧、理智-——这些也指向一类。
欲望发端于腰部;从根本上说,它是性欲迸发的能量储备池。
情感生发于心脏、传送于流动的血液:它是经验和欲望的有机共鸣。
知识源自大脑;它是欲望的眼睛,亦能成为灵魂的向导。
这些能量和品质是人所共有的,只是程度存在差异。
有些人完全是欲望的化身,他们有着不知安分、贪得无厌的灵魂,浸淫在对物质的索求和争夺中,燃烧于对奢侈和炫耀的渴望中,对他们而言,得到的永远赶不上自己欲求的:这些人主导和操控着工业。
而另一些人却登上了情感和勇气的殿堂,与其奋斗的内容相比,他们更关注胜利“本身”;他们骁勇好斗却并不贪得无厌,他们以拥有权力而非财富为傲,他们的快乐来自战场而非市场:这些人组成了世界上的陆军和海军。
最后一些人,他们的乐趣是思考和理解,他们远离市集和战场,独自沉浸在思索的静谧、清净之中;他们的意志是光而不是火,他们的天堂是真理,而不是权力:这些人拥有智慧,但不为世人所用。
现在,正如有效的个体行动意味着欲望虽受情感催化,却由知识指引;因此,在理想国中,工业力量负责生产,但不统治;军队负责保卫,也不统治;而知识、科学和哲学的力量得以繁荣发展并受到保护,并由它们实施统治。
因此,如果,没有知识的引导,民众只是一群毫无秩序的乌合之众,就像混乱嘈杂的欲望;民众需要哲学家的指引,有如欲望需要知识的启蒙一般。
“商人之心因财富而变得浮躁,假若他们成了统治者,那么,毁灭即将到来”(第434节);同样,假若将军利用手中的军队建立了独裁政权,那么毁灭也将不远了。生产者在经济领域中得心应手,战士在战场上如鱼得水,但就公共权力而言,生产者和战士都是极糟糕的人选:在他们那粗糙的手中,政治才能将被政治权术淹没。
因为政治才能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具备这种才能的人必是以它为毕生目标并且进行了长期准备的人。只有哲学之王才能胜任领导国家的重任。“只有哲学家成为国王,或这世上的国王和王子具备了哲学的精神和力量,智慧与政治领导才能汇聚于一身……否则,国家将不会安然无恙,人类也不会永不衰败。”(第473节)
这就是柏拉图思想的核心支柱。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