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尊重生命的城市。川流不息的车流,会因了几个行人而小心翼翼地停下来,直到行人慢悠悠通过,才重新虎跃豹腾。最可爱的是公交车司机,常远远地等着一个或两个犹豫不决的行人。有几次,出于惯性思维,我们静候车辆先走,谁知车流就停住了,我才意识到,我耽搁了大家的时间,于是加快步子,跑到马路对面。
一个友好善意的城市。无论是地铁站高铁站公交站,路标指示非常清晰。走那个景区或那条街道,应从哪个出口或哪个楼梯走,标识清楚。不会让路痴的你如无头苍蝇般乱窜。还有,换乘非常方便,下了公交,马路对面就是地铁入口,真是体贴入微。公共场所及人流量较大的街道,都会在醒目的地方设置卫生间。当然,这点西湖景区就差点,导致一蹲位十人候的现象。
一个开放大气的城市。西湖湘湖等景区都是开放式的,就一条绿化带把景区和大路隔开,可谓是“隔而未隔”。游人可随时从任一地方进入。这与北京的高墙老院,紧闭的门要用票子才能砸开就友好多了。
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城市。杭州的文化不仅体现在西湖和运河文化上,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无数的江湖豪客也在此扼腕叹息,流连忘返;更有皇家的风流韵事,留给杭州几份粉红色的回忆。
看一个城市的历史,那这个城市的博物馆是非去不可的。浙江省的博物馆,矗立于西湖文化广场,是杭州的地标性建筑。上下两端大,中部略细,像大写的“X”字样。湛蓝色的玻璃外墙,与蓝天融为一体,漂浮游弋的白云,都忍不住要对着它盼顾生姿了。馆内空间开阔,布置清雅。乘坐电梯上到三楼,上面正展出明代武林画派蓝瑛及其传承的画作。最惊喜的是看到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部分残卷,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说有位收藏家临逝前,还是对此画爱不释手,于是将其投入火炉想一并带走。后被人从火中抢出,才得以幸免。虽修补过,现在仍依稀可见火熏烤过的痕迹。展出的只是画作的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在战乱时,被蒋家王朝带去了台北。不免令人唏嘘!还有一副董其昌的《昼锦堂记》,是董为一位归园田居的朋友画的。情深意长,整幅画绿意盎然,虽经岁月的风雨,依然润泽丰盈。笔触细腻,画面谐趣,有“暮春三月”“浴乎沂,风乎雨雩”的宁静喜悦感。这两副镇馆之宝平时是不拿出来的,今日得以亲近,实在是有幸。
蓝瑛曾师从董其昌,笔法自是老辣周到。但因思想倾向的原因,似不为主流所喜爱。这次展出的作品,从他的师承,到他的子孙徒弟的作品,共有六十多幅,可看到他画风形成及流传的过程。从我外行的眼光看,他的画多以褐色为底色,以远山为背景,画面以高大的树木为主,树干沧桑遒劲,树叶片片精细。树下是小小的人儿,或渔樵互答,或几小儿戏耍,或村妇浣纱,或高士对弈,不一而足。人物形态逼真,似乎随时可呼之欲出,每幅画似乎都在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一张煮茶图。一家人,老老少少,热热闹闹的,捡柴的,取水的,烧火的,煮水的,喝茶的,欢欢喜喜地享受自然,享受生活,从而把烟火人间美成了神仙幻境。
三楼的浙江造型文化,展出了木雕石雕竹编剪纸等民间艺术。还有古琴艺术,才琴的制作、构成等,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琴的文化。旁边的还放了好多耳机,游客可以互动操作,选听自己喜欢的古曲。
还有位于湘湖的跨湖桥古文化遗址,留给现代人的几个迷:跨湖桥古哪去了?这个比河姆渡早了一千年的文化,为什么竟然比河姆渡文化更先进?他们竟然还会制作漆弓?会用转轮盘做陶器,就像今天某些陶艺体验馆所用的转盘,他们的智慧真是匪夷所思!
短短几天,杭州就用它独特的亲和力,把我迷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