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楼后面有个全新开发的前提公园,山的后面是一片荒地,荒地上长着各种杂树与杂草,所以,一到春天,这里就成了老太太们与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共同热衷于挖野菜。
土豆奶奶上周自己去挖了白蒿回来,因为是一时兴起,没有带土豆前往,被土豆念叨了一周,所以,这周,我们拿着小铁铲与塑料袋,一起出动去挖野菜。
初春的野菜,不多且嫩小,尤其是在这贫瘠的山后。路边的榆钱儿也刚刚冒出了头。我们兴冲冲地到了白蒿聚集地。
婆婆说,白蒿也叫“茵陈”,是一种中药,在农村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说法。
我查课百度,白蒿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治疗人体的风寒,而且白蒿还有明显的利胆退黄作用。我记得,我生孩子之前也有人建议我喝白蒿水,说是可以预防小儿黄疸。
另外,白蒿还对人体一些咳嗽,咽喉肿痛等相关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外人外伤出血血也有一些治愈疗效。
我最终也也没分清茵陈与白蒿是不是一种植物,倒是查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典故。
说以前有一个妇人得了瘟黄病,找华佗治疗,但是不管怎么治疗就是不见效果,却还有越治越重的情况。没有办法就只好让她回家听天由命。
过了一年后华佗却又看到了那个妇人,病也已经好了。问后才知道,由于当时连年都是灾年,人们没有吃的,就只能够到野外挖野菜吃。当时正好赶上初春,她就到山上挖青蒿吃,没曾想就这样吃好了。华佗听好才明白原来青蒿能够治这个病。
后来别人出现这个病后,他告诉别人自己去挖这个青蒿吃就行。但是有些人还是没有吃好。于是他发现他们挖青蒿的时间不同。通常在阳春三月里挖着吃的就有效,而到了四月后就没有治疗这个病的效果了。于是他也就了解了,这个青蒿要治疗这个瘟黄病就只能够用最嫩的茎叶,而等到了四月后也就失去了药效了。
所以,后来华佗也就总结了一句名言流传了下来,这就是上面说到的“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眼下正是白蒿最嫩的时节,我对土豆说,采些叶子就好了,不要连根拔起。土豆特别可爱,他把奶奶拔出来的根又埋了回去。奶奶在前面拔,他就在后面埋。

我们挖了一下午,采了大概有一捧那么多。回来得路上,除了白蒿,婆婆还挖到了荠菜。这真是意外之喜呀。
我们家吃野菜一般不会凉拌,也不会做水饺,婆婆最喜欢打几个鸡蛋,加点面糊,倒在电饼铛里一烙,金黄金黄的“呱哒”就做好了。好吃又好做,不失为春天里的一道特色。
小的时候,漫天遍野都是野菜,那个时候,我没有好好珍惜,直到现在,漫天遍野去找野菜,我才发现,我已经错失了太多太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