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要欣赏风景背后的故事;
读书,要思考书本背后的道理。
《非常想说》最近将推出几篇《唐诗背后的智慧》,敬请关注。
今天要说的是《要下苦功夫,莫费苦心思》,说唐代苦吟诗人贾岛同学。

但凡做成一件事,非得下点苦功夫不可,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然而,非常想说:功夫可以苦下,心思却不能苦用。
比如,牛顿做实验时,忘记忘记吃饭、忘记约会、忘记白天黑夜,功夫可谓苦矣!但是,牛顿的心思,却并不苦:当他沉浸在实验中的时候,那是乐在其中啊!
正是:古今成大事业成,都是一边苦下功夫,一边乐在其中。
相反,那些用尽苦心思的人,不仅身心俱疲,而且成就也不能尽如人意。
不信,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典型性案例——
他是唐代一位传奇诗人,也是我最同情的一位文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生为唐朝士子,最想成就的,当然是写出几首漂亮的好诗。
贾岛立志成为好诗人,于是,下尽苦功,费尽心思!
贾岛的心思用到什么程度呢?用到了为我们文学史创造了一个词语:推敲!
说的是贾岛去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隐士,那是一个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夜晚,他就把这个过程写成了一首五言诗,名叫《题李凝幽居》。中间有这两句: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可是,吟完他就犹豫了:是“僧敲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推月下门”好呢?
然后,他就一路埋头,推呀敲地琢磨。
结果,一头撞上了京兆尹大人的车马队伍。
京兆尹就是京城的市长兼市委书记,官很大,有排场。不过,贾岛运气好,因为此时的市长大人,是大文豪韩愈。
韩愈知道原委后,非常欣赏贾岛的作风。
因为韩愈曾经担任过教育部长,经常教导年轻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不,贾岛就是个好榜样。
然而,韩大人却忘记了,写诗,首先要直抒胸臆。你说推好还是敲好?敲吧,怕把树上的鸟儿惊飞了;推吧,不太礼貌,毕竟是人家的门儿,哪能直接推门而入?深更半夜的,别吓着人了!再说,你咋知道人家门里没上栓?
可是,韩愈不仅表扬了贾岛的苦功,还鼓励他用苦心思。
从此,贾岛就悲剧了。

其实,韩大人已经制造了两起苦吟悲剧。
这两起苦吟悲剧的主角,一个叫李贺,一个叫孟郊。
李贺是个天才,七岁就会写诗,韩愈爱才,亲自去看这位神童,加以表彰,并鼓励他用苦功。
结果,为了写出非同寻常的句子,达到杜甫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他骑着瘦驴,漫山遍野地低头想好诗句,一有所得,便写下来,装进一个锦囊里。
孔明的锦囊是装妙计的,李贺的锦囊是装好诗的。
比如:雄鸡一声天下白。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晚上回家,会在灯光下整理这些句子。妈妈看到他用功用心的样子,非常心痛,说:这孩子,非呕心沥血不可!
世界上有两位妈妈,我们不知道她们的名字,却知道她们创造的成语,其中,高晓松的妈妈创造了“诗和远方”;李贺的妈妈创造了“呕心沥血”。
最后,李贺真的是呕心沥血而逝,终年27岁!

孟郊虽然比李贺好一点,也还考取了进士,有过“春风得意马足疾”的短暂时光,但终因作诗太苦,潦倒一生,郁郁而终。
韩愈为什么要倡导诗人们去苦吟呢?
因为那个时代,前面有个白居易、元稹。元白倡导诗歌要通俗易懂。结果,什么白话般的滥诗都出现了。学问非常厉害的韩愈一看,这还了得,诗怎么可以这么写!要用功!要用心!要奇句!要炼字。
然后,就出了孟郊。
孟郊苦死了之后,韩愈立即逮住贾岛,说,好,孟郊后继有人了,然后,就特地写了一首《赠贾岛》: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可怜的贾岛,从此做起诗来,不仅用尽苦功,还用尽苦心。
比如为了赠“无可上人”一首诗,用了三年时间,才写成了其中两句: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对这两句,贾岛是非常满意的,他特地为这两句诗,又写了一首《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不过,用三年苦心吟出的这首诗,后来真的没什么知音去赏识它,赞赏他。
人们最熟悉的贾岛诗,反而是那首像说话一般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代诗人中,李白叫诗仙,杜甫叫诗圣,刘禹锡叫诗豪,白居易叫诗魔;而李贺叫诗鬼,孟郊叫诗囚,贾岛叫诗奴。
前面四个人,都是有感而发,所以能飘逸如仙、卓然成圣、旷达为豪、欣然入魔;
而后三人,却是为了写诗而费尽心思,只能憔悴成鬼、困顿如囚、异化为奴!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会问:
为什么这些人,要如此费尽苦心思?
因为他们忘记了做事的初衷!比如,做诗是为了抒情言志的,不是为了出名的;
因为他们忘记了事物的规律!比如,做诗要有感而发,知识可以用功得来,真情实感是能功夫找得到吗?
因为他们虽然在忘我地工作,却没有真正地忘记自我:他们把自己看得太重,时时想着如何去超越别人。
事实是:你能不能超越别人,完全是你的个性决定的,而不是费尽心思换来的。
李白的成功,首先在于他有潇洒飘逸的仙气;杜甫的成功,首先在于他有沉郁顿挫的性格。
结论是:
有个性才有创造力。
个性,不是费心苦心能得来的。相反,用尽心思,恰恰是悖逆本性,违背本心的行为。
所以,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俗话又说:切莫枉费心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