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是一个时髦的概念,通俗的讲,它是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用互联网的方式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创新。今天讲的“网络化”公司,是另一番概念。一个“网络化”的公司与是否用互联网的方式做事没有必然关系,但未来公司发展的方向,是“网络化”的“互联网+”公司。
一个“网络化”的公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分布式、去中心化、协作以及可适应性。
分布式,顾名思义,生产活动是分散的,不是在某个单一的地点进行,而是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同时发生,连公司的总部甚至都可能同时设在几个不同的地点。实行了网络化的公司,你到底是在楼下的办公室还是在城市的另外一头,已经变得不重要。当然,分散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公司最终被拆成很多单干的个人组成的网络,效率并不会高。按照目前一个流行的比例,对于完全分布式的公司来说,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组合8到12个人的团队放在同一地点进行工作。
如何理解去中心化?按照传统的商业思维,一个公司能够集中控制的东西越多,越具有优势,护城河越深。比如传统的钢铁公司都希望能够控制矿脉、采自己的煤、建自己的货运铁路、制造自己的设备、为自己的员工提供住房,最终在一个巨人般的公司内部达到某种自给自足。甚至因为若干个同行业的公司,诞生一座城市。我们国内的大庆、美国的底特律,都是典型的代表。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拥有这样完整的生产链已经变成某种负担。在当今以及之后的公司发展趋势中,控制必须让位于速度和灵活性,那些附加职能,让其他公司来做更合适。比如一个汽车租赁公司会把修理和维护自己车队的工作包给其他公司,只专注于租赁业务本身。一个航空客运公司会把它的洲际航班的货仓位(一个很赚钱的业务)转包给一家独立的货运公司。因为他们发现,后者会比他们更好的经营这块业务,并获得更多的利润。
协作性是指在网络化的背景下,公司之间即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会更加突出,甚至有时某些核心功能都会外包给公司的竞争对手,达到互惠互利。在美国,很多主要国内航空公司都会把复杂的订座和出票流程外包给他们的竞争者美国航空公司。同样,万事达和visa这两家卡组织有时候也会把收费或交易处理流程教给他们的主要竞争者美国运通来做。这些公司即竞争又合作,形成战略联盟。这种协作性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各个行业之间的界线在逐渐消失,公司这个概念的寓意,从那种紧密耦合、被严格约束的机体,变为一种松散耦合、松散约束的生态系统。
最后再说一下适应性。今天,一个超级产品并不足以支持一个公司很长时间。事物的更迭速度是如此之快,创新的替代品(比如光缆取代电缆)、反向工程(根据结果推原因)、各种模拟/克隆/抄袭技术,还有迅速变化的各种标准(比如通讯领域的3G/4G/5G标准),都给先起着带来了被颠覆的风险,给后起者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要想在新的时代挣到钱,你需要追随信息之流,顺势而为,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在一个网络化的公司,一个成功的产品被创造的过程,是整个网络同时联动的过程,营销、设计、制造、供应商、购买者都被卷入到该网络中,很难说清到底哪件事先发生,又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过去那种顺序执行的流程早已赶不上时代的潮流。
你的公司是“网络化”的公司吗?在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