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再看红楼

作者: 五福居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2-12-05 21:53 被阅读0次

 第一次看《红楼梦》电视剧,还是在初中。正是年少时,红楼的美趣也对应了成长烦恼的各个情境。有对在宝、黛爱情唏嘘的,从而慨叹自己情窦初始的酸酸甜甜;有对宝姑娘、林姑娘为人唏嘘的,从而慨叹世故与直快,既向往直快又不能不佩服世故的能力;有慨叹晴雯和鸳鸯的,同是有个性的女子,为何一个就死了,一个就真的活出了自己的样子?而我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关注,却都放在了《葬花吟》一类的诗词曲赋中,不能自拔。

高中时看红楼梦,是从姥爷的书柜里拿到的书。老版本一套4本,看了就停不下来。人物太多,关系错综复杂,画了关系谱也在想,曹雪芹干嘛弄出这么多的人?章回体,每一回都是一个故事,故事连起来时间长度似就是以那个丢了的女孩的年纪。以一个贾雨村从穷书生到做官做福说了时局,以林妹妹从丧母投亲到香消玉殒说尽了大户繁华中的日常,以刘姥姥的卑微起到刘姥姥的救人止又说尽了普通人“情义”二字的份量。一部书有很多人,就在120回中,一个个人物的出场和结局都说了一个个人生故事。

这几日无事再看87版《红楼梦》,一本红楼,却只拍了36集。这可真是精华的精华了。一看又放不下。慨叹,甄嬛传看了也不止一遍,76集一部人生,但终是一个人的戏,而这里真的是每个人都是戏。12钗,每个人都是角;老爷、太太、老太太、大公子、二公子、侄公子、甥小姐都是角;甚至赖家的、鲍二家的、周瑞家的、茗哥、焦大也都是角。如果说这里一定有的配角,恐怕就是那些陪着二老爷在书房论事的先生了吧。凡是有名的,都是一个故事,都是角。只不过故事是以宝玉、黛玉、宝钗、凤姐为中心去串故事罢了。一部作品的伟大,就是让里面所有的人都不可或缺。人生百态在一个历史背景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已是中年,再看红楼。不禁感慨,很多人现在喜欢从宫斗剧学职场,那还可以再看看红楼;想从现代家庭剧中看生活实战,那也可以再看看红楼;想从内卷时代学清醒,也可以看看红楼。真的是可学的太多了。怪不得称“红学”。国宝经典,要一读再读。

相关文章

  • 115 再看红楼

    第一次看《红楼梦》电视剧,还是在初中。正是年少时,红楼的美趣也对应了成长烦恼的各个情境。有对在宝、黛爱情唏嘘的,从...

  • 再看红楼

    我们的毛主席说过:“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我想我对红楼梦与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喜欢大观园里的那群冰雪聪...

  • 再看红楼

    看了不知几遍的红楼,每次都有新体会,宝玉的痴情,黛玉的愁情,宝钗的善解人意,探春的才情,湘云的豪爽........

  • 再看《红楼》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红楼一梦。年龄越大,就越爱看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

  • 再看红楼

    真是中了蒋勋老师的预言 看过红楼的人肯定会回看

  • 再看红楼

    整整三十年,从小学时候的暑假每天一集偷偷蹭剧,到今天看电视点播,随便看,想看几集看几集。变了的是时间,是看剧的形式...

  • 再看红楼

    不知道该看什么,又看上了红楼,从小到大,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多年已过,看红楼的心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可喜欢它的感...

  • 再看经典红楼

    看的不是书,而是87版电视剧 上一次看时,觉得自己多愁善感,细腻敏感多思,像极了林黛玉,自傲自尊又自卑,总是在人群...

  • 不懂贾母的智慧,何以懂《红楼梦》?

    《恺叔说红楼梦》第115期 不懂贾母的智慧,不足以读懂《红楼梦》。 为什么这样说呢?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以贾家...

  • 红楼115ok

    第一百十五回惑偏私惜春矢素志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话说宝玉为自己失言被宝钗问住,想要掩饰过去,只见秋纹进来说:“外头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5 再看红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vi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