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新认识疾病(一)

重新认识疾病(一)

作者: 张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22:58 被阅读0次

以前的我从不把疾病放在心上,仗着自己年轻,总觉得得了病没多大点事,或许是看过老爸心脏搭桥手术的经历,也或许是前段时间痛苦的牙疼经历,让我对疾病再也不敢怠慢,不仅不敢怠慢,而且要努力的认清疾病的本来面目。

所幸订阅了薄世宁医生的《医学通识》课,在大师的带领下,还真让我对疾病这个事物大开眼界。

有一天,薄医生说:疾病是人类进化的遗产,对于这句话,最初这句话我感到有些吃惊,疾病就疾病呗,怎么还成了遗产了,可是等我看完文章,不得不对薄医生刮目相看,大师果然是大师,看问题够深刻,可是光深刻还不行,要解释的通才行,薄医生用了三个不完美来解释,让我彻底臣服,所谓三个不完美,就是,

人体器官性状的不完美

人体适应的不完美

需求与能力匹配的不完美

仔细看看这些解释,更多的是站在生物进化的视角看待疾病,也可以理解为疾病的远因,可是得了病,得治,光知道上面的那些原因,就跟知道了恐龙灭绝的原因依然救不了恐龙一样,因为治病得找到病的近因,现代医学的诞生,才让人类在疾病面前看到了光明,想想贵为美国总统的华盛顿仅仅因为喉炎,竟然放血疗法被治死了,就觉得不可思议。

人体解刨学、生理学、病理学这三门基础科学的成立,让治病这件事有了一套科学理论,不仅要找到发病部位,还要研究发病机制和致病因子,有了这套方法,找到任何病的病因,只是时间问题。

在介绍治病的过程中,薄医生又让我大开眼界了一回,薄医生说有些你认为的“病”不该治。

这里的病是加了引号的,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我们普通人常常会把病和症混为一谈,可是,薄医生告诉我们,病才是问题,症状是在保护我们,疾病带来的症状,绝大多数时候是提醒和保护,所以症状和疾病应该区别对待,病要治,症状只能适度干预。

我自己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非常排斥去医院,因为我总会听到身边很多人说,去了医院,即便没病也能查出有病来,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很多人之所以能够在疾病状态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出现明显的症状,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有一种代偿机制。

所谓的代偿,就是身体某些组织或者器官持续受损,已经没法修复原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会自动调动没有受损的部分,加快补充或者代替受损的的部分,来完成正常的器官工作。代偿机制是人体进化的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妥协。

原来被很多人误解医院,是替人体的代偿机制背了锅,平时身体好好的,一检查就有病,可不是人家医院的错,人体的代偿机制,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1、主动筛查那些没有症状的慢性病。

2、从源头上预防或者从中间环节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3、巧妙的放大代偿机制。

疾病,从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正确的去面对它,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重新认识疾病(一)

    以前的我从不把疾病放在心上,仗着自己年轻,总觉得得了病没多大点事,或许是看过老爸心脏搭桥手术的经历,也或许是前段时...

  • 重新认识疾病

    前几天接触了两位癌症病人的家属,一位是父亲患癌,另一位是母亲患癌。 万千家属千篇一律,除了接受医院的医学治疗,总希...

  • 重新认识疾病

    想必大家都被蚊子盯过,绝大多数人不会因为被蚊子咬而去看医生,因为我们明白身体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身上鼓起的这个...

  • 重新认识疾病

    我曾经是个美容师。对中医养生是非常的崇拜和爱慕。由于一直都想去学中医,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这一次通过网上的...

  • 重新认识疾病

    几天前,收拾屋子,无意间发现一本书《求医不如求己》是一本健康养生类的书。感觉新鲜,于是搁旁边,有空的时候想瞅瞅。 ...

  • 疾病从何而来?

    你有想过自己的疾病, 从哪里来吗? 万事万物, 皆有因果,疾病也是。 从源头寻找, 这篇文章让你, 重新认识疾病。...

  • 重新认识疾病(二)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我从疾病的远因、病和症的区别、以及人体的代偿机制三个方面,总结了薄医生带给我带来的疾病新认识,其...

  • 重新认识疾病(三)

    上一篇文章,通过从总结学习薄医生的内共生和免疫,两个方面,重新梳理了对我对疾病的认识,可是光从疾病发生的原理机制,...

  • 重新认识疾病(四)

    记得小时候在村里的空地上看露天电影,看过一个恐怖片,印象极为深刻,以至于后来的好几个晚上都被吓醒,做梦都是电影里的...

  • 《带你重新认识疾病》

    大家好,我是阳光森林的健康管理师——红彦。很高兴今天为大家分享,《带你重新认识疾病》 主讲:开心每一天 整编:红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新认识疾病(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bh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