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 星期四 晴 阅读时间:20分钟 阅读打卡第七天
书目:《读懂儿童的思维——支持自主游戏中的图示探索》
内容:第三章 图式探索——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图式推动假想游戏的情节
笔记:
把球排列好(定位图式)
把板条箱和坡道放在一起(链接图式)
把球滚下垫子和斜坡(轨迹图式)
通过建构活动和角色扮演看到和分享不同的观点(定向和视角图式)
图式推动长期的探究
笔记:
皮亚杰把图式描述为“思路”。
当儿童致力于长期的项目活动时,图式游戏往往是激励儿童回顾和加深学习的潜在线索。
案例:粉笔的魔力
案例中孩子们对痴迷于通过各种材料把粉笔变成粉末,然后加入水进行搅拌,变成液态。随后又捏成不同的大小的球状,观察它变硬的过程。反反复复,似乎永远也玩不腻。这样的游戏可以想象一定不是老师们喜欢的,因为游戏现场一定是一片混乱犹如战场。老师们严重质疑这种重复游戏到底有什么价值?当老师们给孩子们分发粉笔时,甚至担心这样的活动实在鼓励儿童破坏财产,引导他们乱涂乱画。随着对游戏图式的研究,老师们老师发现儿童,看到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探索和尝试,惊叹孩子们简直就是科学家,进而对孩子们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和孩子们形成了学习共同体。
感触:看了案例,特别想买盒粉笔也给孩子们试试这个游戏。希望每一个老师都能在阅读此书中有所触动,发现儿童游戏背后的发展需求,认同并接纳儿童在游戏中的种种“乱”像,真正做到理解和支持儿童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