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考倒计时88天(补)。今天在樊登读书会中听书的内容是《未来学校》,现场请到了的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是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
回想过去,我们是否想到过未来教育是什么样的?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反正不是因为听到这本书,我是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从记事起我们一直接受的教育就是每天背上书包准时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新知识,还有应付各课的考试,而且每次考前总爱熬夜复习希望自己考得全会、蒙得全对,弄得精神疲惫。出成绩前的那段时间也很煎熬,总怕考不好无法面对父母和同学,学习成为了一种压力。
朱永新教授讲到今天的现代学校的特征:以效率为先的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需要而快速培养人才,所以集中到学校统一培养。最大的弊端是没有考虑每个人的个性化需要,和个人发展相违背。而未来学习中心,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他打破了传统教育只能在指定学校学习指定内容的模式。学习不仅是个体需要,也是公民的基本需要,可以由国家规定基本标准,满足基本国家需要,并允许和鼓励个人或民间开办学习中心增加其他学习项目,最终通过增加认证体系了解学习效果。学习中心可以汇集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提供对口内容帮助其学习成长。如果这样的话就不用分别建老年大学和普通学校,可以根据每个人学习意愿,找到可以共同学习的内容一起在线学习。
有人会问,这可能吗?孩子和大人一起学能学出效果吗?书中介绍了许多成功的案例,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未来学校的模式。成功案例1:美国斯坦福网络高中(高中)。成绩在全美国排名很靠前,这所网络高中只是在斯坦福大学租了一栋楼,已经有600多名学生在网络中共同学习,他们不用在校学习,而且每周只上两天课,是否很羡慕哦。成功案例2:美国瑟谷学校(小学、初中)。学校始终相信孩子拥有非常强的自我探索能力,只要是学生自己喜欢的东西会乐此不疲,会引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结果表明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律能力变得更强,也更容易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实验案例1:中国北大附中。全国顶尖的艺术家在学校内开办工作坊,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带着学生学习。在这里注重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实验案例2: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应运而生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有人会说,花费十二年让学生上大学太浪费时间了。现代社会方式的弊端是将童年留给了学习,中年留给了工作,老年留给了休息,这并不是最好的配置。在我们身边确实听说过有上小学、初中时跳级的“神童”,因为每个学生学习的长度都是不一样的,朱永新教授认为20岁左右正值精力充沛时就应该走向社会去创造。未来学习更多讲究的是终身化的学习。
任何事物的发展必将遵循自然规律,教育也是一样,希望未来的学校教育变得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