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精力也是价值的保障。缺乏精力,往往会使人心有余而立不足。
很佩服一个朋友,他似乎天生就是精力满满的人。那时候他刚接触公众号,难免要学习很多东西,每天考研高强度复习到凌晨,第二天还是可以精力充沛的早早到自习室。
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花了一顿饭的功夫,向他请教了保持精力的秘诀——R90周期睡眠法。
R90睡眠法是英超曼联御用运动睡眠教练,根据人体生物规律设计的方案。这种方案有助于解决睡眠难题,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外界和内界一些干扰,遵循身体的规律,睡得更好。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几点:提前准备,定点睡觉,定时起床,中午午休。
哺乳动物的睡眠可以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周期(浅度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周期(深度睡眠)。
晚上睡觉时,我们会在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之间交替进行。
我们睡觉总有一个误区,认为睡眠时长是关键,也就是每天必须睡7-8小时。
其实,比起睡几个小时,更重要的是,什么时候起床。
睡得好的关键:在浅度睡眠的时候起床!
如果能在浅度睡眠的时候准时起床,那么睡醒之后,就能够神经气爽,几乎没有赖床的想法。
如何把握起床时间点?
R90周期睡眠,最关键是【周期】——以90分钟为单位,把一天的时间分成了十六个单位。
一个周期,就是一次深度和浅度睡眠的交替。
一般来说,一次完美的睡眠是5个周期,也就是5*90分钟,一共7.5小时。
那么R90具体该怎么使用呢?
01
固定起床时间
首先,我们先给自己设置一个固定的起床时间,这个时间一定不能随意变动。
假设小白十二点睡觉,决定七点起床,也许起来时本来在浅度睡眠附近,但他认为自己睡眠时间不足,也就是没睡满八小时,于是多睡了四十分钟。
这次赖床使他又进入了一个无法完成的睡眠周期,最后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点起床,导致精力不足。
所以说,计划什么时候起床,就必须什么时候起床,不能妥协说多睡一会。
02
倒退入睡时间
固定了起床时间之后,以90分钟为一单位,计算出自己的作息节点。
例如7:30起床,往回倒推五个周期,那就是0:00是最佳入睡时间。
另外,如果你在最佳入睡时间没机会睡觉,那也没关系,可以再其他睡眠周期的节点入睡。
03
睡前和睡后
为了确保我们睡眠质量,睡觉前和睡觉后也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间。
睡前:提前一小时(至少30分钟)内,不要接触手机、电脑。
提前上床睡觉,入睡的时间是要求睡着,而不是开始睡。
起床后接触阳光。
为什么睡前不要接触手机?
人体的生物钟有个习惯:用环境中的蓝光多少,来判断生物时间。如果生物钟判别是晚上(蓝光少),就会分泌褪黑素,产生使身体进入睡眠的激素。
卧室内使用暖色灯光,起床接触阳光也是同样的道理。
04
补充休息
除了晚上睡眠,我们在白天还有两个比较适合小憩的时间点,那就是下午一点和晚上七点左右。
在这两个时间点休息应注意,睡眠不超过三十分钟,也就是说让自己还在浅度睡眠的时候就醒来。
过了三十分钟,会让人进入深度睡眠,除非睡够九十分钟,否则中途打断,会让人头昏脑胀。
05
周期计算
在R90周期睡眠法中,评估睡眠质量的计算方式,并不是按每天睡了多少个小时,而是按每周睡了多少个周期来评估睡眠质量。
如果偶尔两天睡眠不足,并不会立竿见影的影响睡眠质量。
R90的核心形成稳定的生物规律,从而能高效恢复精力。只要遵循R90周期睡眠法,坚持一周,你就会发现睡眠质量大有不同。
通过进行睡眠清单对一周的R90睡眠法进行复盘,最大的优化自己的精力。
睡眠模板如图
推荐书籍《R90睡眠模式》
更多内容请关注个人公众号:花妹杂谈
id:real900 不定期更新好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