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的书,如歌认为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巧妙地历史架空、给读者很强的代入感和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当然了,黄先生对武侠与天道的融合也是作品中一脉相承的特色,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本文中就不再赘述。
黄先生的书中一直有一种情怀与担当:人立于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点很符合中国传统的武侠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虽千万人,吾往矣”、“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豪勇刚烈、重情义轻生死等等。
黄先生书中的所有可考的历史上的大事,结局都与史书所记载的相符,然而过程在黄先生的笔下却变得生动有趣、诡谲多变。这一点,若无渊博的学识、宽广的知识面、对人性透彻的理解与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怎么可能实现?
黄先生的书,之所以可以给读者极强的代入感,是因为黄先生书中出彩的角色太多了,几乎每个人都能在他的书中找到自己喜欢或者希望成为的人物,另一方面,也许是由于黄先生精于绘画的缘故,他的书画面感非常强,故会产生很强的代入感。
黄先生的书,本身带着极强的感染力和情感,是的,如歌一直认为他的书本身就带着强烈的情感,黄先生一直怀着对生命的的热爱来写作,这种情感体现在书中的众多人物身上,也体现在行文的字里行间之中。故可以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接下来,如歌怀着对黄易先生的崇敬,和大家一起回味一下我最爱的几本黄易先生的名作(只谈原著):
一、《寻秦记》
这是如歌读的第一本黄先生的书,也是这本书开创了穿越和架空历史小说的先河,作为骨灰级的历史爱好者,书中最吸引如歌的就是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巧妙架空,所有书中的历史人物,其形象都符合我们所熟知的该人物历史形象,这就奠定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作者与读者在对书中大多数角色的基础认知上达成了一致。这一点非常关键,也是架空历史小说是否能写好的关键,毕竟喜欢看架空历史小说的读者,十有八九会是历史爱好者或者是偏爱某一段时期历史的历史爱好者。
有些人认为《寻秦记》太色情,如歌不敢苟同,我认为这本书里关于男女之情的描写,其实是基于真实的人性与爱情,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经历的的感情经历是独一无二的,自以为的轰轰烈烈,在旁人眼中,也常常只是不过如此,自以为的平淡无奇,在旁人眼中也许就是苦求不得的一世幸福。爱情的多样性带来的各种惊喜与伤害,才是其最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原因。
《寻秦记》中,每个角色无论男女都个性鲜明,他们的有些举动,常常看似出人意料,细思之下,却又符合其性格特征,而女性角色更是个个精彩,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口味。只有久经情事的人,才真正懂赵雅、朱姬、李嫣嫣与善柔。如此出色的角色塑造,读者怎么可能不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书中的众多人物,无不怀着一种热爱的情感,这种热爱或对自己,或对他人,或对生命,或对爱好,或对权势,或对名利。这种热爱往往是每个人物各种行为的原动力,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各种权谋机变、合纵连横、忠诚与背叛、诚实与欺骗,交织在一起,就变得特别好看,也许,我们都曾经在书中某个角色的身上看到过自己的影子,这样的《寻秦记》,让我们怎能不爱?
二、《大唐双龙传》
这本书是很多男性读者的最爱,为什么?男人,谁不希望自己有几个可以托付生死的真正兄弟?这种兄弟之情始终贯穿于本书之中,无论是寇仲、徐子陵,还是跋锋寒、侯希白、李靖、李世民,甚至是香玉山,这种情感都体现的淋漓尽致。男儿之间同生共死的情义、为了志同道合的同一个目标共同打拼、为了心中的理想与坚持而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这些其实道尽了男人之间简单而又复杂的情感。
如歌有一个性子很像徐子陵的表哥兼发小兼损友,也曾有过如侯希白、香玉山的兄弟,读《大唐双龙传》的时候,代入感简直爆棚,当时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依然会对书中的情节产生强烈的共鸣。
另一方面,本书的情感描写,一如既往的非常出色:
寇仲在李秀宁处的感情挫折,又何尝不是许多人初恋的影射?很多时候,爱情讲究的是一切刚刚好,彼时君有情,妾未必无意,只是在错误的时间相遇,或早或晚,只能百转千回,徒留一声轻叹、一世遗憾。
徐子陵与石青璇,算是历经磨难终成正果,一如我们现实中的婚姻。他与师妃喧的感情,更多的却是在精神层面的一种情感,类似一种红颜知己、同道中人的情感。笔者很不喜欢师妃喧,就像笔者一直对身边动机不纯的女孩不感冒一样,对笔者来说,感情这么纯粹而美好的东西,非要在里面掺杂一些其他的东西,会让人觉得如同吃到苍蝇一般恶心。
徐子陵是妖女婠婠命中的劫数,婠婠就如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又像罂粟一样美丽而致命,她与徐子陵的爱恨纠葛,是书中非常精彩的一条感情线。此等女子,遇不到是遗憾,遇到了就是劫数,或是你的,或是她的......
三、《覆雨翻云》
这是一本让我失控落泪的书,只为一人:厉若海(有兴趣可以看看如歌写的厉若海同人《邪灵厉若海》)。
固然对庞斑、浪翻云、赤尊信、鹰缘、凌战天、烈震北、戚长征、风行烈、韩柏等角色印象深刻,但在本书中,如歌最爱的,唯有厉若海,没有之一。
厉若海由于幼弟曾被活生生打死在自己面前,身为天下第一美男子,却不为儿女私情所动,专心於武道潜修,甚至错过了谷清凝这唯一让他动心的女子,直至临死前,他才叹道:“到了这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是如何寂寞,人生的道路是那样地难走,又是那样地使人黯然销魂,生离死别,悲欢哀乐,有谁明白我的苦痛?”这一刻,他也许是后悔的,后悔错过了让自己心动的女子,就如他曾告诉风行烈:“有花堪折直须折”一般。这一刻,豪勇盖世的铮铮铁汉化成了绕指柔。
厉若海很傲,他的傲深刻于骨,他很清楚自己的追求,不屑于争夺武林人最看重的虚名,明明是仅次于庞斑、浪翻云的天下第三高手,却从不无故人前显示,使得天下人都低估了他,这种内心的强大绝非一般人所能拥有。
厉若海的豪勇刚烈、、英雄气概让人不由的折服,他深刻的诠释了什么叫“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叫“男人的担当”,风行烈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位名为师父,实为父亲的师长,如歌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位这样的师长,甚至是父亲。我一直觉得戚长征更像是厉若海的弟子,风行烈虽然也不错,但却少了一些豪勇刚烈的男人味儿。
书中的其他角色塑造的丰满而立体,青年高手与老一辈之间的传承与对抗,亦是本书的一大看点,幼时对长辈的仰慕崇拜、青年时期的逆反、主动挑战长辈权威、碰壁与反思、反思后对长辈的认同、接受传承与磨砺、开始独自面对外界的暴风雨......这些不就是我们成长中所经历的一切吗?我们不就是这样一步步的从小走到现在的吗?起点极高,却一直活在长辈羽翼之下的方夜羽,慢慢被戚长征、风行烈等人超越,何尝不是在诠释一个道理:起点不代表终点,有些人苦苦追求的,是有些人与生俱来的,但最终,有些人得到了自己苦苦追求的,而有些人失去了与生俱来的。
在黄先生的书中,人性、人生百态与隐藏在字里行间之中对人生的感悟,往往能够轻易的打动我们,他的每本书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