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儿子上了初中,他上兴趣班就变得很不稳定。
以前安排在周五晚上的画画课,因为放学时间推迟,来不及赶上不得不调到周日上。
这样一来,周日一天便有了两个兴趣班:书法和画画。并且这两门每节课都在1.5小时以上,再加出了门还得在外吃饭来回奔波,所以周日几乎一整天都在外面上课。
这样试过一周后,我儿子就发现作业有点来不及做,而且确实会很累。
于是,他后面就让我轮换着请假。这周请书法课的假,下周请画画课的假。
周六照旧是空的,毕竟这两门兴趣班老师在这天不安排课程,我们想上也上不了。我也更希望把这天空出来,带他出去露露营爬爬山什么的。不过由于初中课业压力变大,我发现他现在周六都不想出门,只想在家躺平。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上周日去上了一节画画课。
我就跟老师聊到了他的这种情况——对于上兴趣班的有心无力。
老师就劝我们放弃一门,说到了初中肯定是没精力学好两门的,尤其是书法,“一天都断不得”。
她分享了自己跟大师学书法的经历,告诉我他们书法界的人都是如何练书法的。
她给我科普,书法是一个比较适合作为第二职业的专业,她的很多师兄师姐都是老师或者公职人员,每天都会练字,一般都是年纪越大成就越大。
而且他们都有固定的成长模式,先是临帖,再是入帖,然后出帖,最后甚至跟古代文人一样开始自己作诗写作品。进阶模式就是先成为县级、市级书法协会会员,再升到省级,最终是国级。
临帖的最终目的是入帖,所谓入帖就是临摹古代名人碑帖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入帖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真正走入书法家的第一步。这可不是一件易事,他们是要把所有碑帖都临到非常熟悉、信手拈来,不但能照着写得一模一样,还要去体悟古人落笔的心境、巧思,并且对于古书法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要非常清晰,有些残碑断章他们也会按照对作者的了解推敲出那些看不清字体的应有笔法。
到了出帖,他们更是会细致钻研设计到每一笔蘸墨的浓度,一幅作品中每个字所占的大小、整体气韵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尤其练到最后就是要看感觉,可能是某种艺术家的直觉。
此外,书法家之间还有门派,有的门派是讲究从楷体练起,而有的就从隶书练起。
总之,每日练一两小时对他们来讲是家常便饭,中断一日便少了一日的感觉,尤其是还没出成绩之前,一旦放下再捡起来就很难,没个三五年补不过来。
老师自己也因家事中断过练习,坦言“或许等退休才能重新拾起”。
说完了书法,她又讲解画画。
她说画画呢,就跟书法不太一样。画画更注重逻辑,书法更依赖感觉与肌肉记忆。这两套其实还不太兼容,能把这两样都做到顶尖的人几乎没有,她说她知道的就只有一人。
画画不像书法那样“一日不练就退步”,它允许循序渐进,中间也可以喘口气。但不论如何,画画也是跟书法一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出头的。
我听完这些,第一感觉是凉凉——我儿子根本做不到天天练书法,除了上课写字在家从来不写。画画也差不多,小时候还经常在家画画,后来就不画了。
但我又转念一想,既然如此,我儿子就也没必要放弃哪一门了,反正目前哪一门也没有更占用另一门的精力,他目前也没在往专业的方向上走,就当兴趣爱好养着也无不可。老师说的那都是顶尖级的人才了,能不能走到那一步,那是真不敢想。
更何况,我儿子这体质也吃不消这种高强度训练。就现在这样的学习强度,这才初中开学没两个月呢已经发烧请假过一次了,上次月考就是发着烧磕了药去考的。
我跟老师说,要是我们书法课的老师也要求回家天天练字,每次检查回家作业,他估计都学不到现在。反正也不贵,就这样上着吧。
我想着,好歹让他跟书法的那个感觉不要彻底断联,等以后成年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捡起来。毕竟童子功的基础也是基础不是?而且,反正我们也没有一开始就拜入厉害的老师门下,已经不太可能往那条路走了,还不如就当修身养性练练得了。
画画呢,我就更不舍得儿子放弃了。毕竟老师也说了,这个不像书法一样一天都断不得,我们还是可以正经学下去,给他将来当个备选方案的。
更何况,我真的很喜欢现在的画画老师。她是东北人,知名美院毕业,进了我们这儿的设计院,开画室教孩子画画是顺带的事儿。东北人爱唠嗑是真的,我感觉从她身上获得了超多信息量,我不了解的画画相关行业,都能从她那儿了解到。
我儿子从幼儿园就跟着她学,中间断过几年。直到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又让他在家门口跟着另一个老师学素描,可惜他不愿意画素描,只想画水彩。后来机缘巧合下又跟现在这个老师学起了素描。
如今,我可太满意了,不但课时费降了点,付费方式还从预交变成上完半年结一次,儿子还很愿意画素描,我还能跟着长见识,多好。
不论以后如何,现在就让他这么学下去吧,学到哪里是哪里。或许有一天,当他长大了、有时间了,这些童年的“童子功”,会成为他重新点亮生活的一盏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