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2019.9.8(330)
宝宝三岁刚过,近期发现说话开始一串一串地来了,连词也开始会用了"一边……一边",自己当下不高兴听指令时就会找"靠山"了,这时候我们彼此会用迂回战术,斗智斗勇看谁获得主动权。
【交流实例一】 已经到了晚睡时间,告知宝宝自己进房间睡觉吧,表面很乐意地听从后来到悄悄溜出房间玩……于是认真对他做出要求"不可以走出房间"时,得不到顺意的宝宝就开始前前后后出口说好几次"不跟妈妈玩"。马上意识到,这种影响团结的话要及时制止并做出引导,于是告知他暂停不要再说,这时候宝宝开始以"捉迷藏"式地逗你……我此刻留意不要掉进他挖的"坑",然后表情认真让他意识到家里对这种言语不允许的严肃性,于是立即采取了"家庭特训",十分钟过后,清晰表达不要再说了。这十分钟需要教育者有相当的坚持,让宝宝在坚持中看到严肃的态度,否则"不跟你玩"的连锁反应将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可爱程度的。
这是我的储物箱
【交流实例二】 三岁左右的年龄,宝宝对没有经历过的都想自己去做探索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看护者有一颗不怕麻烦的心,给一点时间孩子动手与经历,"我会"、"我知道"的能力就可以逐渐培养起来,孩子自立自信了,父母自然就能省心了。比如今日宝宝上卫生间时弄湿裤子了,就让他自己去衣柜找裤子(恰巧裤子用完了晾着的也没有收回),宝宝肯定地说:柜子里真的没有裤子哦。于是去到阳台取了一条晾干的给他自己穿……下午午睡起来,宝宝又要自己玩洗衣服,把裤子弄湿了,只见他熟练地去阳台取了一条在晾已干的裤子穿上,不再来求助找裤子……我想,这就是三岁孩子的长大吧,因为教者不简单包办,所以孩子自然把自己能做的去做了,我解读这种能力为"自立"。随着经历与年龄增长,他依然拥有自己去经历的空间,那自信是不是就日渐形成了呢?对于自立自信的孩子,我们只需要继续跟他说:你去试试吧。换"你要"成"我要",是不是就可以省心许多呢?
我们都是住宿班的同学
睡前老师给我们讲故事
老师是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