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文字比服饰更能代表一个人的形象,因为它包含了我们的情绪和思想。
《打开封闭之门》
今天妈妈从老家回来,她跟我讲起当年在村里一起做农活的乡亲,说到一个在我们心中一直都是很自闭的高阿姨,现在看上去非常从容,懂得礼节,感觉换了一个人。
我跟妈妈说高阿姨过去生活在一个狭窄的世界,她对世界的认知是也是狭窄的,对待人的态度是紧张的。
她一定是因为接触了更大的世界,并且逐渐打开了她生命中的潜能,因此看上去便有了活力。
妈妈说,因为她家先生行医,原来就是我们村的土医生,拥有家传的跌打损伤治疗方法,他们曾经到深圳给人看病卖膏药,这一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接触到各种患者,所以,高阿姨为人处世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其实很多人都一样,我们在一个环境里生成了一个特定的自己,在面对外面的世界时很容易将自己封闭在这个特定的生命个体里。
这个个体的能力可以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方式,可以是自己穿衣服风格,也可以是自己文字表达方式或能力。
如果我们将自己封闭其中,说“我就是这样的态度,你爱理不理”;或者说“我的穿着就这样了”,拒绝时尚与变化;再或者就是“我的文字表达就这样,你爱读不读”。
《打开封闭之门》
这些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我封闭,更多更常见的封闭还不是高阿姨那样的从自卑自闭到主动热情,更多的人是困在自己的成功里,不再接受新知识、新的能量。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有些高学历的人不再愿意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反而被低学历的人超越。
而那些成功的企业家总是在谈论自己的过去辉煌与经验,对新的思想和年轻人的观点不屑一顾,然后自己慢慢被时代所淘汰。
我看过很多人因为固守自己的服饰风格落入平庸或生命的激情未老先衰;我也看多曾经优秀的企业家因为傲慢而陷入无法进步的财务深渊。
《打开封闭之门》
我今天不想讲扯得太远,只想说说自己最近在新梦想训练营学习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跟很多爱好写作的人一样,我也有过作家梦,但各种忙让我遗忘了当初的梦想,也封锁了自己文学创作的企图。直到遇到“新梦想”,又重新点燃我曾经的希望。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我起先注册《一个人的电影院2019》同名公众为微信号、头条号和简书号存粹是出于研究的需要,我要感受当今世界自媒体的能量。
但没有想到在这里我遇到了“新梦想”,遇到了这些比我亲眼所见的人更加认真、更加耐心的老师和非常努力的学员们,也看到了自己非常具体的收获和改变。
我想把这些收获分享给更多的人,也希望通过学习和分享能够进一步打开自己封闭的文体和习作思路。
首先是在文章表现形式上的四大收获:
一是明确方向:我过去在工作岗位关注的是实事,关注商业价值,在老师分享了“垂直领域”的课程后,现在我定位:关注爱和生命。文体是现代诗,散文和影评。
《打开封闭之门》
二是文章的标题:原来的标题用的是概括模式,就是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达主题,在老师讲了新媒体的标题技巧,我开始用具有画面感和带入感的文字来写标题。
原来的标题是收敛的自我的,现在的标题是发散的顾及读者的。
比如《朱湖》系列散文的《妈妈磨破十个手指垒砌的新瓦房》,按照我过去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新瓦房》,效果显然是不同的。
三是排版:原来的排版按照一个小朋友的说法就是文字太拥挤,文章一上来就拒人千里之外,没有想要阅读下去的欲望,在训练营学习到排版后文章看上去清爽了很多。
排版还有一个要点也是新阳老师强调的,就是每一段的开头要顶格,果然这样的排版看上去要比空格舒服得多。
这是手机屏幕和我们日常审美决定的,但如果不学习我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四是配图:原来写文章贴上文字就觉得完成了,只考虑自己的表达,不关心读者的感受,有的时候配一下图也是不加选择,一副图占据的空间太大,颇有喧宾夺主之感。
新阳老师反复强调要配图,而且要用清晰、干净、没有水印的横幅图片,我按照这个经验做了以后,图文立刻变得和谐起来。
《打开封闭之门》
第二是在写作内容上的三大收获:
一是用短句:我过去写研究报告,经常一个句子就想表达事情的逻辑,庸长而拖沓,现在我会用朗读的方法去分拆句子,让文章读起来更上口。
二是细节化:过去觉得很多要表达内容一个成语或一个概念就归纳完了,文章写不长,现在我会从内心观察一件事或一个心理活动的细节,这样才能牵住读者的心。
三是金句:一篇文章写完如果没有金句就很容易落入平铺直诉,没有灵魂,有了金句就像一个企业有了核心竞争力,文章才有了灵魂才能立得住。
这是我打开自己封闭之门的一个非常现实的收获,新梦想的老师很多都是年轻人,但在自媒体这个年轻的领域,恰恰是他们更有能量。
我相信文字比服饰更能代表一个人的形象,因为它包含了我们的情绪和思想。
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年长的人可以赋予年轻人更多的经验,而年轻人则可以赋予年长者更多的活力。
没有人愿意接受一成不变的自己,只是人们很难打破自己的舒适区。
任何时候,只要我们能够打开那些封闭的门,让生命接受更加充沛的活力,我们就可以看到更新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