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将小学语文课文进行粤语朗读示范创作,有机会重温几十年前的课文。
翻看《少年闰土》这一篇课文,是选自鲁迅先生《故乡》;这篇课文以前都曾经学过,但现在的教科书比以前印刷和插图都是精美了很多,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课本的插图是彩色的,我小时候读的版本是黑白的。但是两幅插图他们都有共同点,闰土举起叉,所要叉的动物是没有画出来的,原来,这一只动物名叫“猹”。
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坦诚的人,在1929年5月给舒新城的信中曾经说过,“猹”字,是根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想起来也许是獾罢”。
隐约当中,记得我小学读的语文版本是没有这一个注释的,可能是后来随着研究鲁迅文学作品不断深入,才翻查出的补充说明。
好奇心使然,我再翻开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标题,1999年版本,已经有27年了。其解释说:猹,野兽,像獾,喜欢吃瓜(见于鲁迅小说《故乡 》)。
由于是要进行粤语示范创作,必然要查一下这个字的粤语是怎样发音的,于是又翻开广东人民出版社给版的《广州话正音字典》工具书,詹伯慧老先生主编;里面的作息更简单。“猹,野兽,像獾,喜欢吃瓜”,完全省略掉是鲁迅先生的造字来源。
历史上都是这样子的,对于大文豪,他们有时候造字或者是编一个故事出来,人们都会相信的。最搞笑的是在宋朝时,苏东坡去参加科举考试,为了文章更有信服力,生造出一个典故来,和整篇试卷浑然天成,连主考官欧阳修都给蒙了。欧阳先生不太清楚这个典故的来源,隐隐觉得有点奇怪,但还是给苏东坡过关了。这件事应该也是苏东坡自己后来说出来的,否则没有人知道。
看来大文豪们都是有颗赤子坦诚之心,开个小玩笑,但后来也是会承认,说出玩笑的答案。
真的想不到,小学语文课文粤语专辑配音,也玩出点搞笑的名堂,仿佛变成了文字档案里面的侦探福尔摩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