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叔是我在卓老师的飞鸟集认识了一位文友,他在小说创作上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用心读了很多经典,内化,写出的每一篇作品有血有肉,情感充沛。
感谢今天他在群里的分享,受益匪浅。摘录些内容,以便日后参考学习、践行。
“我现在写小说对话就经常问自己:这里人物的对话是真会发生的吗?我见过人这么说话吗?先对着镜子说一遍,体会一下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看他当时能不能说出来。再扮演一下听话的人,他能不能听明白以及他的反应。
“如果发现困难,就抽出几本对话写的好的人的书,比如海明威,看一看他怎么写的。
“其实马尔克斯从海明威那里就学了不少东西。老马的对话就言简意赅,奇峰突起。
“对话写作还可以学一个人,中国的,刘震云。他的对话写的有个人意趣,不能说全都符合人物,千人千面,但整体我觉得比其他人都好。
“当然,最好的,还得是曹老师(曹雪芹)。
关于视点人物的写法,可以对一本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每一个章节都是由不同人物叙述的。《权力的游戏》的作者老马丁写冰火用的也是视点人物的写法,也可以拿过来看。
“微信读书这两本书都是免费的。看个几节,就有印象了。
“写小说没必要把书从头到尾读完。可以挑着读,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即可。
“很多作家叙述就是那样一种调调,一种状态,找到就好了。模仿也是模仿那个调调
“主要是要建立一套“抄写本”,熟悉各家特点,照着抄。
“我觉得吧。初期写作,就跟学毛笔字一样,咱得知道名家有哪些,各有哪些风格。哪些对自己路子。没有上来就自由创作的,咱都没到那份上。而且写作和写字一样,都得从基本的、重要的、好学的学起。林黛玉教香菱写诗,也是一本王维、一本杜甫,而不会从陆游、白居易和李白整起来。
“特别,不要过度自由创作。自由创作最好写发生过的事情。这样有真感情奠基,写出来不会差。过度的话,很容易陷入“套路”,把从电视剧、动漫和畅销书中的桥段都用了出来,因为这样“最省力”,但写作就是要从笨拙里找的。
“各位去看看(咸蛋)螃蟹老师写的《回不去的家》,里面一些对白是我自己想想不出来的。螃蟹老师写出来,就好像人物真的出来了。我每次看到她写的“奶奶”,就觉得让我写,我写不出“奶奶”在那个环境下该说的话。这都是要有生活阅历和观察积累的
“家里有老人的,有小孩的,可以看看小孩和老人怎么说话的。像我这种父母不够老,小孩没有的人,就得多去看一些纪录片,多和朋友交流,搜集别人的故事,然后用到自己小说里。单靠“编”和“套路”,明眼人一看就是“虚浮”,“没有这个经历”。
“我之前特别喜欢看一些朋友的朋友圈,他们都会发小孩子的日常。小孩子的脑回路和问题,往往带有大人模仿不来的天真。我都给收藏了。
“我回家主要记录父母亲朋的话语,以及职业变迁,还有生活变动~~我的文件夹中一直有一个目录。我想着,攒着,等我六十了,起码能根据这个写一部长篇吧。
“几乎是原封不动记录他们的对话以及关键的话。我属于对于对话,没有想象天分的人。
“建议大家——如果不知道写啥好——写几种故事:脑洞故事;真实故事;模仿名家的故事。第一种考验想象力和情节构造。第二种锻炼自己能不能把感情写细微了(因为感情肯定够,也肯定真)。第三种锻炼技巧。三种故事写得差不多了,再考虑写编造的故事。
“前两天看黄渤主演的《涉过愤怒的海》,女儿在日本被害,他对女儿没什么感情,但女儿死了,他觉得愧疚——因为对女儿不够爱以及面对女儿的死亡不够痛而产生的愧疚——在愤怒下打了他的一个朋友,因为朋友客观上放跑了嫌疑犯,不过主观上,朋友也没有过错,因为日本警方没有立案。他也不可能阻拦对方。黄渤冷静了下来之后,朋友和黄渤说了对不起。黄渤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编剧很有水平。
——‘不说那些了,没有用了。’
“就是因为人在那个环境下,根本不会解释这么多。不会说这么多。就算让读者/观众知道,也会用描述、旁白或者后续动作做出来,而不会讲给书里的其它角色听。
“千头万绪埋在心里。痛埋在心里,不会这样讲出来的。
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说,很多时候,对白不会给人物角色增色多少。那么这一些对话就没用。不真实或者索然无味,反而会让人讨厌。
“能写好对话,起码在电视剧圈混饭吃没问题。
“我最近看《繁花》,发现这几个角色的台词我都想不到。玲子啊。魏总呀。范总呀。都想不到。李李,宝总和大工具人爷叔,还好猜。玲子的台词不好猜。编剧还是牛的。随便挑一段大家欣赏下,撒娇和嗲以及泼辣怎样在一个人身上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