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鸣[超话]##看100本喜欢的书# 026《凝视张爱玲》罗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写张爱玲的书实在太多了,市场一直都容得下层出不穷的“张爱玲学”,本身也是一种奇迹。
我买书不多,看的书更不少。家里倒是有一些张爱玲的书,小书架上也可以摆上几排了。有些是真心喜欢的买,有些就是为了好奇而瞎买。这样任性的结果就是,我现在可以打开书本,就知道哪些是研究张爱玲的,哪些是蹭张爱玲热点的,虽然有点吹牛,但也是自己花钱自吹自擂的。
《凝视张爱玲》是一本好书。我首先是看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广西师大出版社,已经有很好的口碑,盲目迷信出版社固然会有风险,但起码到现在为止,读者心中的那根秤还是平和的。
好书的标准因人而异,但图片清晰,版权清楚是基本的要求,门槛低得不能再低。有本《张爱玲画传》,我也不知道做书的人怎么有脸用“画”字,图片模糊到可以直接扔垃圾桶的级别,这不就是为了省钱,为了用最低成本去赚最高利润的证据了,贴张爱玲的标签,打擦边球打得好,连版权费都免了。
《凝视张爱玲》,既然是凝视,自然少不了照片。张爱玲的照片很容易找,她本人就出版了《对照记》。我喜欢《凝视张爱玲》这本书,很低的要求就是照片是照片。
张爱玲的故事已经定格在1995.写她就看如何编排文字了,毕竟世上见过张爱玲,和张爱玲打过交道的人,也不多了,剩下的就只能在张爱玲的文字或者故事上琢磨了。
“她走向那张后来被一再描述的行军床,无力再往窗外多看一眼,便缓缓倒下。
这之后她是否起来过无人知晓,房东发现她时据说已是数天以后。房间里一切依旧日光灯依然亮这,这使得进门的人一眼就能看见门边的纸袋,那里边的身份证,遗嘱以及其他的证件,有助于尸体的确认和后事的处理。”张爱玲的故事已经被反复提起,但无可否认,罗玛把很张爱玲的“死亡”写在“引言”里,一下子就打动了我,使我有了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虽然作者有着“电话就在近旁,只要拔出号码,救助的人就会赶来。但她显然没有这个打算”的感叹,还有“她本来可以得到更加周全的照顾 至少,可以在医院或其他任何能够得到临终关怀的地方体面地死去,而不是在那张狭窄的行军床上。”这些只是作者的想法,一点都不张爱玲,但无损我对这本书的良好印象。
张爱玲的故事,张迷们自己都可以说出无数个传奇,不是张迷只为写书,稍有文字功底的人也能交得出作业,就看你手上有多少资料,你自己的眼界有多高,出版社的格局有多大了。
作者罗玛,本名王静,生于南京。当过海军,纪念馆资料员,做过报社记者,编辑,执行副主编。出版有《重现的玫瑰》,《比比的大眼睛》,《天堂里的每一天》。其他文章及小说散见于《书城》,《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城市画报》等刊物。
也是16年前的旧简历了,但也不失是一张好的名片,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的名片,这张名片有点狠,可以照出作者的学识,品味。
喜欢或者不喜欢张爱玲,个人的自由,不知道张爱玲是谁,也不需要感到“悲哀”,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不知道你们眼里的“名人”的,但是也很少有像杨绛那样挑剔的,100岁的老太太还外貌协会张爱玲长得很难看……也是见仁见智,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路人甲,不也照样对着选美台的香港小姐评头论足嘛,但是但是张爱玲没有参加选美比赛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