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第28篇,1943字数,共累积67453字数】
(1)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爱情和婚姻到底意味着什么?
农村青年赵建国和刘春凤的故事,有人赞赏,有人抨击。这里面的各种滋味,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
在陕西关中平原上一个偏远村庄里,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赵建国,女的叫刘春凤。他们分别是我们邻村一个乡村企业家的上门女婿和儿媳妇。如若这两人一起私奔,可能很多人惊讶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这不是乱伦了吗?
其实,有些事情,即使你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了,真相也未必是人们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和丑陋。
(2)
我们邻村的这位乡村企业家,很有眼光和魄力。他在我们那一带,率先承包土地,种起了万亩西红柿。靠着这个行当,快速地发家致富,很快成了我们那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后来又投资办造纸厂,进一步抬高了身价,也养活了我们那一带方圆几个村子的父老乡亲。周围几个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凡是能下地干活的,都到他那里去求得一份儿差事干。
陕西人恋家,不愿意远走他乡,费力赚钱养家糊口。如果能够在家门口找到这等好差事,大家都求之不得。所以,我们这位乡村企业家,也成了老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和大恩人。
人们都说上天对每个人是公平的,他给你一些东西,也会带走另外一些。我们的这位乡村企业家,生意场上春风得意,而家里却是一团糟。
乡村企业家年轻时就很有主见,他爱上了自己远房的表妹,并执意要跟表妹结婚。俗话说“近亲不能结婚”,他们家人想着俩人是远房亲戚,结合应该不会有啥问题,也就勉强同意了。
结果,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他们结婚之后,生了一双龙凤胎,女儿傻,儿子瘫。这让他们夫妻俩曾经一度痛不欲生。他们害怕再发生这种悲剧,至此之后,再也没有生小孩。
(3)
乡村企业家夫妇眼看着他们的这对儿女到了适婚年龄,万分着急。尽管儿子瘫着,女儿傻的智力只有几岁小孩的智力,但是家里也不能绝后啊!所以,他们想托人给自己的儿女介绍对象,安顿好他们各自往后的生活,也了却一桩他们的心头事。反正自己有钱,不愁没人愿意嫁他们儿子,娶他们的女儿。
乡村企业家告诉媒婆,他会不惜花大价钱给儿子娶媳妇,给女儿招上门女婿。对方家穷不要紧,关键是要未来的女婿和儿媳妇,必须四肢健全,男的帅气,女的漂亮贤惠。
赵建国和刘春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进了他们的家庭。
赵建国的家里,兄弟姐妹六个。家里异常穷苦,父母实在无法给每个孩子安排嫁娶事宜。赵建国当初听媒婆说乡村企业家招上门女婿时,他也曾心动过。不过,当他听说那个女儿是一个傻子时,他便退却了。只是,他最终没有熬过父母亲。他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看着一穷二白的家,经不住媒人的三寸不烂之舌的一再劝说,答应了这门婚事。
刘春凤的家里,也是一样穷得叮当响。当媒人找上门时,刘春凤的父母,碰上这种好差事,即便知道对方是一个摊子,也心甘情愿将女儿送过去。那时候,要是能和乡村企业家攀上亲戚关系,那多荣耀啊!女儿的幸福,早被她的爸妈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这种你不情我不愿的背景下,两对男女的结合,也毕竟注定了他们的悲剧结果。
(4)
乡村企业家夫妇给他们的双胞胎儿女,同时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可是,谁曾想到,就在这个婚礼上,赵建国和刘春凤,一见钟情。俩人为各自悲惨的命运感到悲哀的同时,也互相怜悯起对方来。
赵建国每天看着傻子媳妇,一点碰她的欲望都没有。刘春凤对着瘫子老公,当新婚之夜知道她老公不能人道时,刘春凤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赵建国和刘春凤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俩人用眼神交流对彼此的爱意。
日子久了,他们对现有不愁吃不愁穿的富足生活,厌烦透顶。一个大胆的私奔计划,在他们各自婚后几个月的日常接触中,慢慢成型。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当人们都还在熟睡中,他们俩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那个村子。至于他们俩人去了哪里,无人知晓。

(5)
事后,听人说乡村企业家对此大发雷霆。他差人去找过他们,结果均无功而返。
这件事情发生在八十年代。那时我也就十几岁,不懂得太多情情爱爱的道理,只听村里人到处在议论这个事情。老一辈的人骂赵建国和刘春凤忘恩负义,而像我大姐那样同辈的年轻人,背地里都是对这俩人行为和勇气的极力赞赏和羡慕。
我不知道在那个年代,有多少青年男女,会像赵建国和刘春凤一样,不甘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努力争取改变他们的命运。我在想,如若我是刘春凤,或许也会像她一样,不顾家里的反对,做出类似的举动。
多年之后,我想起这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也为这对农村的青年男女,不甘受命运的摆布,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敢于站出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所折服。
对于赵建国和刘春凤,他们一起出走,哪怕前途茫茫,但是至少,彼此心有所依。这世间,只要两人心心相印,其它身外之物,都可以靠双手来创造。
现如今,乡村企业家早已故去。他的那对儿女,我不知道后来的情形如何?而赵建国和刘春凤,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不知他们在外过得可好?
希望他们各自,都一切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