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秀人的眼中,你穷的主要原因就是懒。
但真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芭芭拉 艾伦瑞克有本一本纪实书籍《我在底层的生活》。
为了证明这个说法,女博士卧底底层,就想体验一下穷人是如何堕落的。
一开始,女博士极其自信,觉得自己只要足够努力,就能从底层的生活中打拼出来一番天地。
女博士芭芭拉 艾瑞克是一位大学教授,而且还是畅销书的作家,绝对的社会精英群体。
女博士卧底体验底层生活的第一件事就是得找到一处住所,她也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知道住宿条件会很差。
但到底有多差?
差到跌出了她的认知水准。房间基本的设施都没有,仅仅只够容纳她住宿,多余的一点活动空间都没有。
这样的房子,月租金500美金。
邻居呢是一家五口人挤在一起,毫无隐私可言,他们对这样糟糕的住宿环境早已经麻木了,觉得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总比流浪在街头强。
对于这些底层的人来说,他们根本不敢奢求有24小时热水的家,冬天还得抗住无比寒冷的冷空气。
女博士的第一份工作是服务员,工作地点距离住宿的家足足有30公里远,每天天还不亮女博士就得拖着沉重的身体去工作。
对于底层的人来说,时间和劳动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女博士开始上班后发现根本就没有一点喘息的时间,吃饭都是得空赶紧两下吃一口,有好几次都快晕倒了。
生活从来不同情穷人。
由于睡眠不足工作繁重,女博士渐渐染上了烟瘾,她和其他同事一样,把点着的烟放在必经之路的厕所门口,每次路过的时候偷偷的吸上一口,提提神。
做了一个月的服务员,除去基本开销后,女博士只剩下了22美元。
你想想22美元能干啥?
通过做服务员的这份工作,女博士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着太多的不公平,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有的人只有马不停蹄的工作才能吃上一口饭。
女博士的第二件工作,是清洁工,有一次去一个雇主家里打扫卫生,她发现这家的雇主曾经听过她的演讲。
她生怕对方认出了她。
结果呢,人家根本就没把她放在眼里,只是为了盯住她,确保她能把活干好。
尽管是靠自己的双手赚的钱,但没有人看得起她。
甚至连便利店的售货员在她买东西的时候也对她大喊大叫。
女博士只能通过躲在出租屋里放肆大哭,释放一下自己不安的情绪。
通过做清洁工的工作,女博士发现尊严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切实际的东西。
比起来要生活,尊严值几个钱?
对于底层的人来说,只有马不停蹄的为吃上一口饭奔波,说生活那都是可望而不可想的。
后来,女博士又去了一家连锁超市上班,她想着有这么大的平台,生活应该会有不错的改变吧。
可是,现实却狠狠的甩了她一巴掌。
越是大公司,大平台,工作越细分,想要晋升,几乎是不可能的。
女博士在商超的工作就只有一样,那就是每天重复的把东西摆放整齐。
不需要动脑筋,只需要每天的重复就可以了。
通过长期机械式的工作,让女博士也变得麻木了,眼光也变得呆滞了,大脑一片空白。
一开始女博士觉得底层的工作就是卖掉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但现实却是女博士慢慢没有了自己。
在最开始的时候,女博士也在想这些底层生活的人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学习?想办法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呢?
后来,通过卧底工作,女博士明白了这些事情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们的臆想。
极低的工资,巨大的生活成本,还得兼职,才能勉强维持得了生活的样子。
被掏空的身体和精力,哪有时间去提高自己?
根本不足以去支撑自己再去学习,再去提升自己了。
后来,女博士发现自己能够有所成就,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努力,而是有机遇,够幸运。
那些底层生活的人们,他们不努力吗?
是极其努力。
他们没有智商吗?
只是因为没有机遇,或者说不够幸运。
很多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因为穷,底层的人们没有了梦想,没有了长远的打算和规划。
也没有所谓的尊严。
这就是现实。
在如今的这个社会,如果没有知识,没有过硬的本领,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等同于痴人说梦。
如果仅仅靠吃苦就能改变生活,那么农民工不应该是最底层的工作。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你的条件。
后记,一段摘抄。
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造成贫穷的是一个人的目光短浅,可是这本书却给我了一个相反的答案。目光短浅不是一个人贫穷的根本原因,但是目光短浅的原因却是贫穷。
受过教育,拥有专业技能的中产阶级人士,不会让自己歪歪倒倒的走向未来,也不会对任何突然跳出来的意外状况毫无招架之力,我们永远有计划,或至少有某种预定清单,因为我们想知道每件事都在预期之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生活已经预演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