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启示录

作者: 一我之见 | 来源:发表于2020-02-27 14:04 被阅读0次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谁知,大年初一,天降横祸,疫情加重,人心惶惶。吃完年夜饭,一家人收拾行囊,在奶奶的泪眼婆娑中冲出被黑暗笼罩的村庄。

前脚刚走,后脚奶奶便来电话:就在刚刚,村里封路,高速关闭,不进不出。只差一点,大家总归松了一口气;但看着高速末端的武警部队,车内气氛陡然紧张。一路上没有太多停顿,在高速停车休息,也要带好口罩。车刚停,便耗子一样窜出去,极致走位,始终和路人间隔一米。

回到家中,遍焚香沐浴,大睡彻睡。仗着家里有余粮,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实在煎熬。我每天除了睡觉,就是看书——关于病毒的科普书籍,关于昔日非典的新闻资料。如今,全国病毒响应级别调低,病毒感染人数不断下降。我心有余悸的回忆那段灰暗的日子,咂摸出不同的味道。

01

非典启示录

新型冠状病毒其实乙类病毒,但中国政府按照甲类病毒来防控。之所以大家严峻以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非典余温尚在,心有余悸。可能大家不清楚,SARS和如今的病毒十分相似,同属于冠状病毒,基因相似度在80%上下。而且流行时间也是在春节前后,连症状也十分相似。所以,也许总结非典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对新型冠状病毒做出预判。

第一:雷声大,雨点小。无论是SARS还是新型冠状病毒,其实它的致死率都很低。后者致死率低于SARS,但高于流感,大约为3.5%。如今,全国累计病毒感染一万七千多例,但死亡人数不过三百多例。虽然略高于非典死亡人数,但毕竟现在的人口基数要远高于2003年的中国。新型冠状病毒就像是弱化的SARS,本身威胁并没有那么大。要知道,中国每年因心脏病致死的人就有上万,而交通事故更是让上十万人身亡。

在病理学上,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自限型疾病,和感冒同属一类。大部分患者,在患病一周后都能自我痊愈,只有少数病人无力自愈,病情入危。

如果新型冠状病毒这么弱,为什么全国开启了一级应急响应呢?一句话:虽然它弱,但是它很新;虽然它致死率很低,但它的感染率很高。想象一下,如果全中国人都感冒了,这也是一个骇人的场景。

第二:有保质期。非典是怎么消失的?没有人知道。在2004年的三四月份,原本气势汹汹的非典忽然萎靡不振。当时,全世界都没有搞出疫苗,唯一的治疗就是注射抗生素,而且还有很强的副作用。说实话,如果非典一直硬挺下去,我们还真拿它没办法。但是关键在于——它消失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未知的病毒,其中对人类有致病性也不少。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也就只有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让国家亮起红灯?因为对于流行病毒而言,关键不是病毒有多厉害,而是它能不能快速传播。艾滋病厉害吧,至今无解,但只要你洁身自好,那就无需忧虑。

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在中国春节肆虐,为什么?众所周知,无论是当初的SARS还是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都依靠飞沫和接触传播。从这两点条件出发出发,你会发现中国春节对该病毒而言,还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农名工返乡,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口流动事件。在密闭的地铁里,在拥挤的火车中,但凡有个人放个屁,你都闻得头晕目眩,跟别提他在车厢一连几小时的咳嗽了。其次,中国冬季,吹的是西北风,十分干燥。天气湿度大时,容易下雨,会把空气中的病毒沉降到泥土。但那你想想,从春节到现在,你家下过雨吗?

要想飞沫传播,空气不仅要干燥,还要有静止风。武汉为什么病情严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个盆地,夏天很热,冬天很闷。你在内蒙古大草原放个屁,它会随风而逝;但你在电梯里放个屁,那就是闻者有份。而武汉,就像是一群人挤在一部电梯。更何况,当地本身就是疫情的爆发地。

02

社会启示录

其实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根据非典的经验,再过一段时间,它自然会好转——稳住,我们能赢。真正让我联想翩翩的,是灾难下的人。

回到家里的第二天,本地的邻居过来敲门。大家都很懒,只有我睡眼惺忪的爬起床。

“里豪,请吻有咩是?”(你好,请问有什么事?)

“哦,谋咩野,赵海吻瞎梨赛某赛好早?”(哦,没什么,就是问下你要不要口罩?)

“吴桂晒,吴晒。”(谢谢了,不用)

“躬梨晒吴晒板蓝根?”(那你要不要板蓝根?)

“吴晒。”(不用)

“鱼锅你水耀吹,或以闷偶,我耀锅吹云。”(如果你需要菜,可以问我,我有一个菜园。)

……

可能是冷漠的城市病吧,十多年来我们对邻居都不太了解。此时面对邻居老婆婆的嘘寒问暖,我呼吸不畅,糊里糊涂的全都拒绝了。回头想来,不禁眼眶湿润,悔恨不已:已经好久没有吃到新鲜蔬菜了!还是太年轻!太冲动!

古语说:日久见人心。但我认为:时艰更见人心。一个平时高喊爱国的官员可能携款潜逃出国;但一个平时普普通通,对时政不加评判的汉子,在战时却愿意投身军伍。在我看来,这次病毒施虐,就是对人心的刺探。有些沽名钓誉的党员,在国旗前宣誓时信誓旦旦,但在疫情恶化时,却站在后面一声不吭;有些平时看起来唯利是图的商人,却把手上所有的口罩捐出……

在中国,医生的地位可谓是一波三折:非典时期医生救死扶伤,被称为白衣英雄;繁华盛世,医患纠纷迭起,人们对其拳打脚踢;事到如今,又是医生赴难,人们再次刮目相看。如果不是紧要关头,生死危机,如何鉴别孰善孰恶?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医德尚存?

不经历一些考验,你看不清一个人的底色;不经历一些灾难,你摸不到一个社会的底线。

病毒施虐以来,政府每天在黄金时段播报疫情,跟踪病患最新消息;立刻抽调医院以及军队的医疗力量,建立专门医院集中救治患者;发动一级响应,有条不紊的封锁道路,疏散人群……这一切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在极短的时间里控制了疫情。很多人感慨国家的强大,民族的互助,但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2003年的非典,带给我我们血的教训。

当时,北京已经有了上百例病毒感染,但当时的卫生部长却在发布会上宣传只有三例。医院之间,相互隔阂,封锁病患信息,导致SARS在医护群体中爆发。社会对于大规模病毒感染毫无经验,手足无措,害怕民众恐慌,于是一拖再拖,延误战机……如今的钟南山院士之所以众望所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当时第一位站出来说实话的人,守住了科学家的良知。

其实,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于病毒由于无知而引发的恐惧。一个死刑犯会在临行前的一刻而肝胆俱裂;但如果你不告诉他准确的执刑时间,他就会一直煎熬。由于对信息的缺乏,民众大批囤货,轻信谣言:板蓝根被抢空,口罩卖断货,连白酒都提价……商家也利用恐慌:出售天价口罩;制造伪劣的医疗产品;甚至进行诈骗……

有时候,我们真该把目光投向东南亚的一个小岛。对于小震不断,大震未决的日本,当地民众面对灾难有一种坦然的态度。每当地震,大家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相信政府,也相信科学。

03

病毒启示录

有一天看新闻,颇有感慨。

记者微笑问:请问未来还会又这类大规模病毒感染事件吗?

专家犹豫了一会,咬咬牙:有,肯定有,而且还会越来越频繁。

记者语速忽然加快,把话题扯到其它方面。

其实,没必要逃避,这是一个事实,你躲也躲不了。要想杜绝大规模病毒感染事件,只有两个选择:解决病毒本身,或者切断病毒传染途径。而在未来,这两点会越来越难以做到。

病毒是很难杀死的,恐龙出生前它就在,恐龙死了也没能带走它。如果想要依靠疫苗来防治病毒,实际上并不现实。有三个原因:没有钱,也没时间,也没必要。埃博拉在非洲泛滥这么多年,致死率高达70%,为什么还没有疫苗?因为人家穷啊。搞个疫苗随随便便投个几个亿,哪个冤大头国家愿意吃力不讨好?而且,除了恶性病毒,比如炭疽,天花等,像这次的乙类的病毒,致死人数其实不多,有没有必要投入这么多的研发经费?

况且,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类流行性病毒而言,搞疫苗更是天方夜谭,因为搞一只疫苗起码要五到十年。如果黑死病在欧洲肆虐时,十字军还不回家洗洗睡,而是眼巴巴的等着疫苗研发,估计欧洲人都要灭种了。要知道,单单是研究一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顾方舟院士就高了42年。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没必要,因为病毒会进化。搞疫苗,就像是考试作弊。你数学不好,所以把答案记住了。这次老师正好考到,你就赚了。但同样的等量关系,老师改几个数据,你却还不改答案,那你就要死翘翘了。如果改答案,就是研发另一种病毒,再等五年吧。

为了消灭病毒,如果科技不行,那人体就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开头我提到过:新型冠状病毒时一种自限型病毒,一般人感染,一个星期大概就好了。那你这个星期里在干什么呢?感冒,发烧。而感冒,发烧的本质是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可以看作是人体工厂在快速研发病毒,生产抗体。现在,国家号召那些病后痊愈的患者捐献血浆,就是为了利用人体生产的抗体治愈重症患者。

此时,你只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多久没运动了?这点不多说了,反正社会的未来趋势就是越来越多人沉迷工作,不能自拔,荒废身体,从我做起。

如果病毒杀不死,就只能切断传播病毒的渠道了。现在国家发布禁食野生动物严令,为的就是减少从野生动物上感染未知病毒的可能性。但为什么说是减少呢?而且这种手段看起来很苍白。从病理学上看,从病毒到人体,像是上帝在玩一把跳棋。很多病毒源于蝙蝠,那些对病毒不免疫的蝙蝠都死翘翘了,但剩下的蝙蝠都携带了病毒,毕竟它们不喜欢洗澡,而且这些病毒对它们无害。然后这些蝙蝠到处飞,那病毒也就到处飞。病毒也会进化的,也许它原来只能在蝙蝠上生存,后来变异到可以在猴子身上生存,然后是小猪,接着是小狗……病毒在不同的物种之间跳来跳去,有一天,它跳到人身上,那我们就倒霉了。

现在的我们,没有人敢去吃果子狸,也没有人敢去动物园里看蝙蝠,但是,你永远不知道家里的小狗干不干净;也不确定集市上的猪有没有问题:也许从天而降的那泡鸟屎有些内涵……换句话说,除了人类以外的一切动物,都可能是传染源。但是,我们远离野生动物,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它们离蝙蝠这些“污染物”比较近,携带病毒可能性大一些,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但是别忘了,世界上万物皆有灵,除了蚊子。蚊子作为行走的注射器,献身于血液交换事业。你永远不知道,叮了你的蚊子刚刚吃了什么。毕竟,你是不指望它饭后刷牙的。

总而言之,随着时间推移,疫情爆发是迟早的事。再小的感染概率,乘以中国十三亿人口,在乘以不断增加的时间,最后都会变成一个瞠目结舌的数字。更可况,对于未来的中国而言,城市化是主旋律,而城市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与人的紧密关联。只要十三亿人中有一个人感染了传染性病毒,就会单点爆发,很有可能会在全国流行。非典是例子,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是例子,而以后只会越来越快。

04

自然启示录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绝望:难道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没办法防控病毒吗?

而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这么担心病毒呢?

人体基因测序以来,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人体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基因功能不详。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人体基因和很多病毒基因有重复的基因序列。这大概只能说明一件事:人类的进化和病毒关系甚大。病毒侵入我们的基因,融入我们的DNA,然后和我们一起繁衍下去。在这个过程,有了病毒基因的个体获得了某些功能,反而有利于生存;而那些“一尘不染”的纯种人,反而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说实话,“病毒”两个字就是一种歧视,又是“病”又是“毒”。小孩子看了也会吓哭,翻译估计没安好心。如果病毒是“毒”,那我们就是万毒之母亲,以及万毒之父。

如果有一天,人类的科技能力可以消灭病毒,阻断病毒传染途径(建议先消灭蚊子)。那人类有可能就没有基因进化的机遇了,那我们只有走向基因定制的时代。其中,人与自然的伦理问题又是一大堆问题:人有权定制后代吗?社会上有基因歧视吗?人工选择的优秀基因会不会太类似,反而失去了进化的可能?

不想了,反正到时候你我已成灰,儿孙自有儿孙福。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不管未来如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多锻炼,珍重身体。等下次某种新型病毒袭来,希望你不是被淘汰的那一个。

相关文章

  • 病毒启示录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谁知,大年初一,天降横祸,疫情加重,人心惶惶。吃完年夜饭,一家人收拾行囊,在奶奶的泪眼婆娑中...

  • 七律  全球战疫启示录

    七律 全球战疫启示录 新冠病毒实凶横 肆虐全球举世惊 利炮坚船何所用 ...

  • 囚笼悟道|病毒启示录

    农历新年承向来载着中国人乡情与离愁的释放,仪式感的生活年终总结累积着太多的情感势能需要表达。有计划已久愿望、有团聚...

  • 《启示录》(第三更)

    《启示录》目录: 《启示录》资料: 《启示录》第二章-丧尸 《启示录》第一章-天使 第三章:天谴 “呼....”刘...

  • 三体——启示录(完)

    注:本文已获得大刘授权,请勿转载。前文见 三体——启示录(一) 三体——启示录(二) 三体——启示录(三) 李群被...

  • 【每周一本书】20200101w1《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启示录

  • 《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读书笔记(三)

    前面已经写过两篇关于《启示录》的读书笔记,《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读书笔记(一)、《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

  • 启示录22章;诗篇22章

    启示录22章 今天,启示录进入了尾声。刚得知要开始阅读启示录的时候,心里还有点犯难,因为初信的时候读到充满异象的启...

  • 启示录全景(29)

    启示录全景 我们人创世记开始,今天终于走到了圣经的最后一卷书启示录。一提到启示录,首先就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

  • 赌博启示录

    赌博启示录 文:Recycler 104/314.1277 随意浏览到一集动漫,《赌博启示录》。好奇于动漫的剧情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病毒启示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it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