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接受的“偏食”与知识生产的“趋时”——知识付费时代的焦虑》是“国民教授”戴建业的散文集子《我的个天》中的一篇的文章。读后感触颇多。
小的时候不愿意读古诗词文章,是因为晦涩难懂,不同于我们平常所用的白话。这也许就是来源于大脑天然的趋易避难的习惯,也许是因为当时年纪太小,自我学识和认识都不允许你喜欢这些东西。所以我常常惊叹那些电视上背古诗词的小孩子们,我直到大学时期才对古诗词类的东西产生了兴趣,我当时的总结是,大脑足够成熟了。而且大学时期读古文时好像没有那么难懂,抛去以前学习时的种种字义注释,其实古文也不有那么讨厌。但也许我讨厌的只是当时的学习方法。也许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学时的好友喜欢读二十四史,花巨资购买了一套,甚为壮观。这就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交友的重要性,你的一言一行除了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外,朋友的影响也是特别重要的。
现在的通信媒体之发达,是前人所预料不到的。但因为它发展之迅速,所以书籍这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产物,仍然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在流量在各个行业为王的时代,大量的碎片化指向性的信息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造成了严重的知识接受的“偏食”与知识生产的“趋时”现象。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现在的我们要克服一切诱惑好好看书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应该赞一些每天都有好好读书的伙伴们。
文章中说:只有接收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才能获得完整的世界图像,才会形成广阔的知识结构。所以从现在开始,努力读一些书吧!
from:自由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