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五千年中华史经典散文美文集萃
《<资治通鉴>研读》128:汉纪(十七)

《<资治通鉴>研读》128:汉纪(十七)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5-01-26 07:04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研读》128:              汉纪(十七)


张敞画眉

公元前66年春二月,汉宣帝赐封外祖母号为博平君,封舅舅王无故为平昌侯,封王武为乐昌侯。

夏五月,山阳、济阴降下像鸡蛋样的冰雹,深二尺五寸,杀死二十多人,飞鸟都被砸死。

汉宣帝下诏书说:“从今以后,凡是儿子隐匿父母、妻子隐匿丈夫、孙子隐匿祖父母的,一律都不再治罪。”

汉宣帝封广川惠王的孙子刘文为广川王。

显和霍禹、霍山、霍云看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日渐侵削,多次相对哭泣流泪,他们凑在一起流泪自怨。

霍山说:“现在丞相执掌政权,陛下对他言听计从,全部改变了大将军时期的法令制度,还揭发了很多大将军的过失。有很多的儒生,他们都是穷人子弟,从远方赶来,连自己都衣食不保,却喜欢说些狂妄的话语,一点也不知道忌讳,大将军曾经对这些人感觉厌恶。现在的陛下却十分喜欢和儒生谈论,人们都上书说事,很多人指摘我们家的过错。曾经有人上书说,大将军时期主弱臣强,专制擅权,现在他的子孙全都掌权用事,兄弟们日益骄横恣肆,恐怕会危及宗庙,上天多次显示灾异,都是因为这事。这封上书说得极其哀痛,霍山扣押住不准奏报给陛下。后来上书者更加狡猾,把书信全部密封上奏,陛下只让中书令前来拿取,并不经过尚书令,这表明陛下更不相信我们了。又听说民间传言‘霍氏毒杀掉了许皇后’,这事不知道是真是假?”

显听完非常害怕着急,就把实情告诉了霍山、霍云和霍禹。他们三人听完后大吃一惊说:“真是这样,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呢!陛下正在拆散驱逐我们霍氏子弟和女婿,看来就是因这事引起的。这是天大的事情,诛罚肯定不轻,我们应当怎么办呢?”这些人开始谋划叛乱。

霍云的舅舅李竟有名好友叫做张赦,看到霍氏惶恐不安,就对李竟说:“现在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赵广汉执掌大权,可以让太夫人对太皇太后去说,先诛杀掉这两人。能够罢黜陛下的,其实就在太皇太后一人罢了。”

长安男子张章进行告发,汉宣帝把这事交给廷尉审理。执金吾逮捕了张赦、石夏等人,后来汉宣帝下诏不要再进行追究。霍山等人却更加恐惧,他们商量说:“这是因为陛下倚重太皇太后,所以没有进行深究。但事情已经被揭开了盖子,还有弑杀许皇后事件,陛下虽然做事宽仁,恐怕他的身边左右不会听从,时间长了还会败露。败露就会遭到灭族之祸,不如先下手为强。”霍山命令霍氏诸女各自报告自己的夫婿,他们却都说道:“哪里还有地方避难呢?”

这时,因为李竟擅自交接诸侯被捕,在供辞中涉及到霍氏。汉宣帝下诏说:“霍云和霍山不应当再继续担任宫廷宿卫,免职后返回府第。”

霍氏灭门

山阳太守张敞呈上密封的奏报说:“臣听说当年公子季友有功于鲁国,大夫赵衰有功于晋国,大夫田完有功于齐国,他们的国君都以封赏作为恩赐,但最终还是田氏篡齐、赵氏分晋、季氏在鲁专权。因此孔子写成《春秋》,记载了其盛衰经过,对世代公卿进行讥讽。以前大将军霍光决策国家大计,安定宗庙,平定天下,功绩也算不小。周公执政不过七年,但大将军掌权整整二十年,海内的大事,都在他的决断之中。当他势力强盛的时候,惊动天地,阴阳不和。朝中大臣应有明言说:‘陛下褒扬宠信从前的大将军以便报答他的功德已足够了。近来辅臣专政,贵戚势力太盛,君臣的名分不明确,请陛下罢免霍氏三侯,让他们回归府第。至于卫将军张安世,应该赏赐给他几杖让其归退,时时问候召见,只把诸侯看作陛下师长。’明确下诏给予恩典他们却不能接受,群臣出于道义力争后才能许可。这样一来,天下人一定认为陛下不忘霍氏功德,认为朝臣懂得礼义,霍氏世世代代也就没有什么忧虑苦难了。现今朝廷中听不到直谏的声音,只是让陛下的诏令独自发出,这不是良久之策。现在两位诸侯已经出京,人之常情不会因此疏远,以臣的心思猜度,大司马及他的支系亲属一定会有畏惧之心。如果近臣自身感到危机,这不是完美之计啊。臣张敞我愿意在朝堂挑这个头,但因值守偏远的郡县,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希望陛下明察。”

汉宣帝非常赞赏张敞的计策,但却没有征用他。

霍禹和霍山等人家中多次出现妖怪,全家因此忧愁不堪。霍山说道:“丞相擅自减少祭祀宗庙的羊羔、兔子、青蛙数量,这个可以给他定罪。”他密谋让太皇太后为汉宣帝的外祖母、博平君王温摆设酒宴,然后宣召魏相和许广汉等人前来,命令范明友、邓广汉承接太皇太后的旨意把他们诛杀,然后废掉汉宣帝,拥立霍禹为帝。

谋划形成后还没有实施,霍云被封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担任代郡太守。霍氏谋反的事情被发觉,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显、霍禹、邓广汉等人被捕;霍禹被腰斩,显和她的女儿兄弟都被斩杀弃市。与霍氏牵连被诛灭的几十家。太仆杜延年因为是霍氏的原有属吏,也被牵连罢官。

八月己酉日,霍成君被废掉皇后位置,囚禁到昭台宫,乙丑日,汉宣帝下诏封状告霍氏谋反的男子张章、期门董忠、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史高等都为列侯。杨恽是丞相杨敞的儿子,金安上是车骑将军金日磾弟弟的儿子,史高是史良娣哥哥的儿子。

当初,霍氏奢侈无度,茂陵人徐福说:“霍氏必亡。奢侈就不会恭顺,不恭顺就会欺侮主上。欺侮主上的,就是大逆不道。官位在大多数人的上面,众人肯定会联合攻击。霍氏秉持朝政时间太长了,受到他们侵害的人肯定很多,天下人苦于其害,他们的行为又大逆不道,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

徐福上书说:“霍氏势力太过隆盛,陛下即使非常喜爱厚待,也应当加以抑制,不要使他们走向灭亡。”他连续上书三次,汉宣帝回复说已经看到。后来被霍氏诛灭,检举告发霍氏的全部封赏。

有人替徐福上书说:“臣听说有名宾客前去拜访主人,看到烟灶是直的,旁边积有很多柴草,就对主人说,‘要把烟囱改造为弯曲的,并且要把柴草搬得远远的,如果不这样会发生火灾’,主人默然没有回应。后来这家果然失火,邻里全都前来营救,很快把火灾扑灭。主人杀牛摆酒答谢他的邻人,因为救火被烧伤的坐在上首,其他按照救火的功劳排列座位,但却没有让那位建议改造为弯曲烟囱的人入坐。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前面您听了宾客的话,根本不用花牛、酒的钱,也不会必生火灾。现在论功劳宴请宾客,那位建议改造烟囱的没有受到一点感谢,焦头烂额的却位于上坐,这样合适吗?’主人于是醒悟,请那名宾客上坐。现在茂陵人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很快就有变故,陛下应当加以防范。如果之前按照徐福所说去做,国家就不会有再次割地封爵的花费,大臣们也就不会有忤逆叛乱被诛杀的祸患。往事既过,但只有徐福没有受到封赏,希望陛下仔细考察,重视那位提议搬柴曲突的谋策,让他位于焦发灼伤者之上。”

汉宣帝赏赐徐福一千匹帛,后来提升为郎官。

汉宣帝刚开始继位时,前往拜谒高庙,大将军霍光作为骖乘跟随,汉宣帝在心中十分忌惮他,就像有芒刺在背。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接替霍光作为骖乘,汉宣帝则从容得体,和张安世很亲近。到霍光去世后宗族最后被诛灭,民间的说法是霍氏之祸患开始萌生于骖乘之时。

以后十二年,霍成君被迁移到云林馆,于是自杀。

班固赞曰:霍光接受汉武帝去世时的襁褓之托,肩负汉朝的重任,匡正国家,安定社稷,先后拥立汉昭帝和汉宣帝继位,就是周公和伊尹,又怎么能做到他这样呢!但是霍光不学无术,不明大理,隐瞒了妻子的奸邪阴谋,把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沉湎于永不满足的欲望,埋下了倾覆败亡的祸患,他死后才仅仅三年,霍氏宗族就被夷灭,真是太可悲了!

臣司马光曰:霍光辅佐汉朝王室,可以称得上忠诚无二;但也最后却未能保全宗室,这是为什么呢?威严赐福是君主手中的执政利器,臣子掌握之后,长久不归还,很少有不被灭亡的。凭借汉昭帝的明智,十四岁时就了解上官杰的奸诈,本来就能亲自处理政务了。何况汉宣帝十九岁继位,他聪明刚毅,了解百姓疾苦,但霍光仍然长久把持权力,不知道躲避离开,设置自己很多亲党,这些人充塞朝廷,使君主在上面蓄积愤怒,让官吏百姓在下面积怨,切齿侧目,待时而发,他只是能免于自己不受祸患,何况是自己的子孙大多骄横奢侈无度呢!即使是这样,如果汉宣帝只赏赐他们俸禄富贵,让他们食邑大县,奉朝请安,也足以报答霍光的大德了;但汉宣帝又任命他们朝政,授予他们兵权,等到事态严重了,才加以削夺,于是导致他们心生恐惧怨恨,从而谋划奸邪阴谋,这怎么能只是霍氏自取其祸呢?也是因汉宣帝酝酿造成的。当年斗椒在楚国作乱,楚庄王灭掉其宗族而赦免箴尹斗克黄,认为如果不给对楚国有功的斗椒留 下后人,就无法劝勉人们向善出力。凭借霍显、霍禹、霍云、霍山犯下的罪行,当然应诛灭全族,但立下大功的忠臣霍光却不能无人祭祀,汉宣帝竟把其全族老小全部处死,一个不留,也未免太刻薄寡恩了!

芒刺在背

黄其军

        作于2025年1月20日(古历甲辰年十二月廿一)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127

《<资治通鉴>研读》126

《<资治通鉴>研读》125

《<资治通鉴>研读》124

《<资治通鉴>研读》12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研读》128:汉纪(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dq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