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有首诗是这么写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意思是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颜真卿的诗告诫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一千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依然在警醒着现在的每个人,所以不难得知,读书对于每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这首诗,我读的越多,越觉得难以融入其中。或许这首诗告诫的道理,与我实际不符,没有真真切切体验的过的实感。
多读书,年少读书,老来才不会悔恨,这道理,我坚信不移,但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句描述,平心而论,站在我目前的角度,我不敢苟同。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在唐代颜真卿那个的朝代,平民百姓,不读书就永无出人头地之日,而你又永远不能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所以他们不得不三更五更鞭策自己,深怕自己落了人后。
但是现代人去品味当年的诗词,难免会用现在的思想去揣摩和思考,并自然而然的把自己代入其中。我做不到每天半夜三更读书,即便当年最考验人的中考和高考,我也做不到在深夜主动学习。
用我当时的话说,考试成绩不好,我可以从事其他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不需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仅凭白天的用功学习如果还拼不过别人,我也懒得牺牲晚上的时间继续奋斗,我宁愿放弃。
这就是我的性格,当年的我也是这样过来的。大学毕业后,不需要在高压的环境下学习,所以更不存在半夜三更读书的经历,所以我才会故意找这首诗的茬。
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仅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思考,这无可厚非,怎样思考都没有问题。但是我忘记了,无论哪个时代都存在一样的人。
比如唐朝的颜真卿,意恐落于人后,遗憾终身,所以不分昼夜,不得不埋头学习,或许他不像我,没有第二条退路可走,他的路只有读书之路,如果失败了,人生也就完了。而我不是,我确实有很多退路可走,我感激我的父母,给了我一个可以后悔的生活环境。
那在现在这个时代,只有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后路的人依然比比皆是,他们的生活或许贫苦,家庭或许复杂,所以他们只能通过高考拼出一条不一样的人生,或许他们的成功就是靠着每天三更半夜的苦读,才赢得了缩短他们和富二代官二代之间差距的机会。
我们没有理由否定他们,所以我也没有理由否定颜真卿这首诗。
所以思考任何事情,说任何话,并不是头脑一热就款款而谈,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好好继续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