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思考
如今的生活由来

如今的生活由来

作者: 我使一把手术刀 | 来源:发表于2020-04-19 16:40 被阅读0次

 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怎样来的呢?

再向大家介绍一部电影《摩托日记》,并以它作引子。(部分介绍电影的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写得确实好,如果用得不对,请提出)影片讲述了主攻麻风病的医学院研究生切格瓦拉在他23岁那年,按捺不住的疯狂青春的驱使下毅然告别了父母和女友,与好友——29岁的生物化学家阿尔伯托匆忙抱着帐篷被褥上路了。“快快快,前方犹如聂鲁达的爱情诗般美好”。就是这种对未知事物怀有的无限探索的兴趣,使他们并肩驾着诺顿500摩托车,开始了穿越阿根廷、智利、秘鲁、古巴等拉丁美洲国家,为期8个月的旅程。

伴随着悠扬激昂的音乐,我们可以通过镜头看见南美洲广袤土地上粗野的自然景象,一种撼动人心的原始美感。而镜头里的世界距离历史上那次真实的游历相隔几十年,我猜想当年的风景一定比电影里更自然,更美,更让人不愿闭眼。

两人在旅途中没有过分留恋景色,他们异常敏感于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起初格瓦拉以为这段旅程将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因此从摩托车坏在半路到被货船运走而不觉,从恋爱、喝酒、打架到充当消防员帮助救火。每一次新奇的冒险都让他们心动不已。但当两位年轻人体味到他们所在的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时,他们旅行的基调发生了改变,他们的价值观也彻底被颠覆。在智利那种“不是人走的路”上,两个人遇到了一家穷得连最后一块贫瘠的土地也被地主剥夺的背井离乡者,他们的“幸运”就是能在附近的矿山找到工作,而矿山老板连一口水也不给他们喝。

切格瓦拉与阿尔伯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语言彷佛哽在咽喉般迟缓,“不为什么”这个普普通通的答案激起了双方短暂又漫长的沉默,也让切格瓦拉两人感到羞愧。这次遭遇让格瓦拉经历了“生命中最寒冷的夜晚”,眼前的世界与他们享受的生活相距是那么遥远。

随后一路上所感受到的新鲜事物连续不断地冲击和转变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观、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着他们,但此时激昂的旅途伴奏早已停止,我们能清晰听见空气中弥散的噪音,荧幕上只剩下晃动的镜头,二人始终低沉的脸,以及那颗不知安放于何处的心。 

切格瓦拉正是以这样的眼神看着与他生活在一片大陆上的其他人,这些不协调的因素让这个世界由眼到心的那段路程变得暗淡。如此广阔富饶的土地,竟然容不下所有人安详愉快的生活,所见所闻像一层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以至于在为老人看病时,他开始思考或许残害这些人的不是疾病,又或许拯救他们不靠医术。

在旅程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们来到秘鲁山区的麻风病人隔离区。病人们像原始部落的居民住在在河岸边的茅草屋中,医生护士与修女则住在对岸简陋的板房里,与麻风病人共处的亲身经历更使得他们不得不开始质疑——“被经济定义的所谓的‘进步’究竟有何价值?”

切格瓦拉24岁生日那天,医生护士与修女聚在一起为他举办了简单的礼会,在欢声笑语中,心头的愉悦没有停留多久,他难以忽视河岸对面还有一群人依旧在黑漆漆的草屋里度日。

他眼里人人平等,歌舞升平的社会是多么遥远,中间宛如隔着一条汹涌的大河,而现实就如同夜晚一般黑暗,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凭人类自己的本事才能到达向往的彼岸。即使危险重重,困难重重,即使受到同伴的阻止,切格瓦拉还是选择尝试,患有哮喘的他,曾经不敢下水的他,决定游过这条河,这是一个象征,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赌注,要建立起不同群体之间的桥梁。最终的成功也预示着将来的成功,人们的欢呼也代表了人类共同的向往。

两人在机场分别时已不再是旅途初始那样少年意气,正如切格瓦拉所说,这次旅途改变了他对现实的看法、对生活的理解以及未来的目的地。当阿尔伯托邀请他毕业后来与自己一起工作,切格瓦拉摇摇头答道:“我不知道。”二人心领神会。

电影最终以切格瓦拉登上飞机,阿尔伯托遥望着远方结束。他们人生新的篇章也从那时开启。切格瓦拉放弃了别人眼中的大好前途,投入革命,阿尔伯托后来也加入其中。在古巴革命成功巩固政权后,切格瓦拉没有继续享受胜利者的宝座,又前往其他南美、非洲国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播撒革命的种子,帮助人们建立共和国政权。作为一个医生,他放下手术刀拿起枪战斗,却同样拯救了无数人,甚至世世代代的人。

切格瓦拉生命的终点是他39岁那年,在玻利维亚领导革命的他受到围剿而被抓获并立刻枪决,但要论起他精神与灵魂的终点,在2020年的今天,还看不到尽头。

我们无从考究过往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也不可能再一次走近这个人了解他的全部,所知所看见大都是后人书写的历史,从这些文字和语言信息里我们至少清楚切格瓦拉不是穷苦人家,他家世良好,前途明朗,相貌英俊,他从出身便在这个社会中处在极高的位置。他也不是一个所谓的圣人,他有欲望,有病患,有性格缺陷,有时甚至行事极端。他与正常人有同样的大脑与思考能力,他看到的一切也是所有能看见世界的人所清楚的。他需要吃,需要喝,需要性,有恨有爱,做好事也搞破坏。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有着高级思维的动物。

但他的确独自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把解放劳动者当作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背叛这个“世界”,在掠夺者的思维镇压下,成为一个漏洞。

电影中导演反复向观众提及“100美元”,那是切格瓦拉女友给两人的资助金,从阿尔伯托的话语里我们能了解到在当时的社会下,这笔钱足够他们享受这段旅途,阿尔伯托也始终想用那100美元解决两人的困难。但在落到不得不向别人讨生活的处境,切格瓦拉也没有松手,直到遇见可怜人才把它留下。写到此时我才明白那100美元除了对女友的思念,究竟还代表着什么,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

那是“轻松美好生活”的标志、如今这个世界体系的饭票、掠夺者所打造的生活游戏的入场券,而不仅仅只是货币。切格瓦拉最后没有向生活的困难与现在的世界妥协,没有沦陷到那看似快乐的生活方式中。他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别人,让他们顺势而生,自己却逆势而活。

他脱下锦绣的外衣走入前路未知的泥沼,并决心一生一世这样走下去,丝毫不对生活中现成的美好事物起一丝贪恋。正是因为锻炼出这样的勇气与意志,他才具有逼迫掠夺者让步的力量,为如此多苦难的人民带来新生活。捏紧100美元是打破陈腐规则的人应该有的意志,是实现理想社会,维持理想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意志。

至于“100美元”是纯粹电影情节还是事实真相并不重要,拿自己的生命妄图建立起众生平等的世界,这样的“傻子”太多了!建立新中国的周总理与毛主席等人,他们深知走向平等的道路永远不能停下脚步,只有人人都享受到了,才算享受。比起切格瓦拉,他们过得更为简朴,更为克制,时刻考虑如何使民族复兴,把自身的智慧施展到极致换来红军的成长,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尊严。同时我们要明白,一两个人的斗争是不够的,他们有着千千万万的追随者,正是因为有一个个这样的人发起冲击,我们才能在掠夺者手里抢回一段链条,留下呼吸的权利,

遗憾的是当这批前辈走后,后代劳动者虽口头上要继承他们的理想,却渐渐忘掉了最重要的精神品质,如同闯王进京的子弟兵,生活有了丝毫改善便花天酒地,其劳动者的本质终究没有改变,仅仅得到掠夺者的一次妥协。而掠夺者唯一的损失便是他们在劳动者大脑里辛勤培植的社会意识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对他们而言这并非颠覆性危机,只要体系没有崩塌,他们仍然能让大多数劳动者尝到甜头,又陷入划分阶级的怪圈,再通过手里握有的大量的娱乐产业、生存资源慢慢蚕食失去的部分,很快填补住这个窟窿。略有自由的劳动者只能等着拽回来的链条,又一点点松手放回去,最终勒紧脖子,各求生死。

以上谈的几乎是过去,我们或许看不清历史,但能细察现在的处境。吃穿住行费用不断上涨,仅住房一项就限制了多数人的生活理想;谈情说爱需要更多的钱,人人都希望遇到真爱,但人们更加趋向面包打造的“真爱”;教育医疗需要更多的钱,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必须抢号上学费昂贵的私立幼儿园,而良莠不齐的教育集团做的一切历历在目。

人们在物质分配上私心变重,越来越相信钱的能力,以收益的多少来决定自己付出多少的真心与汗水。为了能体现差距化的商品,为了成为人上人,人们趋向钱多的工作而非自己想做的工作,该做的工作,能大展拳脚的工作。在这个世界掠夺者想要发展何种产业时,无需自己动手,只用提高薪资,便有一代一代的劳动者肝脑涂地,贡献智慧。(忍不住假设现在所有人都跑向“繁荣”的虚拟经济,无人做实体经济,社会难道靠吹泡泡维持么?)

对钱的激烈追求,也扭曲了社会正确的意识形态。我曾经在网上看见网友批评自己的小姨倒卖国家资产,横行霸道,却被他姥姥称“会过日子”。又想到我的母亲,许多眼前的家庭不断在给孩子灌输钱的重要性,何时何地都要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家庭、爱情,都是钱的附属品。再结合一些兼职经历,为了博得眼球与收益,专挑人性柔弱与激烈的一面为突破口塑造“事实”。明面上我们崇尚大义与无私,暗地里仍然得意于自己偷偷摸摸的小动作。毕竟脸面、尊严、隐私都无所谓,最终,钱才是衡量人的标杆。

不能否认,钱能够在今天带来更优质的物质生活,但随着我们逐步沦陷于这个框架中,把追求金钱权力与美好生活划上等号时,已经忘了让原本早早被奴役的我们拥有今天的是一群不接受这个体系的人,不贪恋金钱与物质生活的人。

如果有人说没有他们,也会有今天的生活,我看未必,科技的提升是为了便利的生活,即使没有掠夺者的压迫,没有部分人的抗争,我们同样会发明水渠、马车、汽车、马桶,或早或晚来到如今的水平。但如果没有抗争我们早已成为乖巧听话的奴隶,早已认可了掠夺者与我们本身的不同,甚至会视他们为高等物种。(如今社会上的自嘲会不会变成事实也只能跟着时间看)

也有人说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因为人之间的竞争,矛盾促使发展。我始终愿意相信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类创造力提高,而至于人之间的竞争,有时提高了人的能力无可厚非,但那个“能力”并不干净。即使当它绝对的无害时,究竟是竞争激发的斗志与动力更足还是梦想,大家心里也有自己的一杆秤。

有人说我一派胡言,首先非常感谢能看到这里,以上的确只是个人观点,不过“韭菜”我们是这么称呼自己的,我不能说自己是个预言家,分析家,在对这篇文章删删改改的过程中刚联想到的事情,竟然巧合般出现了。原本在我看来是很糟糕的情况,但我终究才疏学浅,不能洞察其中的深意,不知这些事件背后会不会另有解法,会不会有利于人民

相关文章

  • 如今的生活由来

    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怎样来的呢? 再向大家介绍一部电影《摩托日记》,并以它作引子。(部分介绍电影的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写...

  • 【如今的生活,如今的我】

    不知道在这个茫茫人海之中,有多少人与我相同。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却工作在一个虚拟的生活里。看过了很多片心...

  • 如今的生活

    最近做什么事情总是没有激情,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三分钟热度,讨厌这样的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

  • 如今的生活

    以前连续坐车五六个小时不觉累,而今颠簸两小时就叫苦不迭。以前穷得饭吃不上惶惶不堪,现在面对餐桌茶饭不思。这到底是怎...

  • 如今的生活

    今天带孩子去母亲家,一路上都是麦收的情景。几天时间,金黄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毕,剩下一片片麦茬突兀的站在空旷的田野。 ...

  • 区块链系列解读之一

    一、互联网的由来 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因特网这个词已经频繁出现在我们的交流中,因特网是不是就...

  • 如今,生活

    现在的我,总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一个东西“意义”。很多人或事对于我来说都不变的不是很重要,我在乎的也越来越少。我不知道...

  • 如今的生活状态

    在这时间里,相信着日久生情,更相信日久见人心。不过还是感谢自己,慢慢开朗,学着去接受一切不可能改变的事情。 人,会...

  • 采桑子

    一行憔悴黄昏道。踱步沉沉,踱步沉沉, 向晚寒风刺骨深。 由来往事原多笑。笑我如今,笑我如今。 笑我如今落拓身。

  • 豪门阑珊(8)·前尘往事(下)

    片刻,只听蕊月道:“昔日刘备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如今我们这是要棠林结义吗?” “呵呵,这棠林可是我名字的由来,如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今的生活由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fvb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