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座青花》不需要很多人读懂,因为本来就没有很多人能读懂。这是因为它的文体带来的限制。如果说《双鱼座青花》是长篇小说,那它是历史小说、悬疑小说、侦探小说,还是文物小说、考古小说、穿越小说,或者官场小说、情场小说、商场小说?它涉及的知识甚至还不止包括这些,还有阴阳五行风水地理文学等等;如果说《双鱼座青花》是长篇散文,那它是历史散文、文化散文、随笔散文,还是其他类型的散文?肯定《双鱼座青花》是长篇小说。它的散文化叙事,让这部作品最终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以至很多读者难以望其顶、觅其根,所以“能读懂”就很不容易。
要承载《双鱼座青花》这样广博深繁内容,并且要使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和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说作者沈荣均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将一部融合多学科知识、横跨千年历史、包容无数人物故事的虚构小说,用散文化的叙事展现出来,除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驾驭文字的强大笔力。
鲁奖获得者鲁敏的小说《墙上的父亲》,同样是散文化的叙事表达,但她这部小说集由不同内容的短篇小说组成,与沈荣均这样故事情节千变万化,主要人物自始至终的长篇小说相比,确实容易得多。他们行文的风格、叙事的技巧、语言的优美几乎一致,都是小说体裁、散文风格。看似虚构,实则将作者本人强烈的“看见”与“沉思”,有机地揉合进去。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更看到了作家本人的所思所想。
《双鱼座青花》生蘖的每根“枝条”,比如“土豆与诗”“蓝守玉和美女们”“大龙缸的前生今生”“蓝守玉、齐鲁及屏羌官场”“蓝守玉考古”“六如的寺庙”“引兰一家人”等等,都可以单独写成一本书,而且,沈荣均确实这样做了。《双鱼座青花》就繁荣起来,像一棵向下生根、向上生长的树,读者讶异踌躇、惊疑难懂也就顺理成章。
如果将《双鱼座青花》拍摄成影视剧,这些错综复杂的内容,就完全可以支撑;如果要读懂《双鱼座青花》这部书,那就需要耐心和韧性。
其实,沈荣均的叙述风格温婉柔和,甚至低缓沉静。正如他在书中说的“世上没有两条路是一模一样的,也没有谁的人生是可以复制的”,他的文字源自血脉深处,其独有特征几乎无人可以复制。那些大段大段的专业知识,对行内人士是普及提升,对外行虽然有些生涩枯燥,却也新奇有趣;那些诸如“江湖再大,也是圈子。圈子再小,也是江湖”的段子,振聋发聩,令人深思;那些触景生情、由内而外的感触,让人读着读着,不禁心里一紧。
《双鱼座青花》这部书揭示了一个真理:我们“都是人世间匆匆过客,唯有神物独自逍遥,一万年永恒不朽。”相信能把古董文物、古今历史、男女情爱与当下现实融合在一起,然后浇铸出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双鱼座男人形象的作家,奉献给读者的不会是一部“读不懂”的著作,而是“一万年永恒不朽”的文学传承。读者不能依据某个评论家的意见,更不要妄自臆测,读或者不读任何一部作品,包括沈荣均这部《双鱼座青花》。
作家沈荣均的散文抒情真挚,小说构思精妙,小说的散文化叙事值得借鉴学习。《双鱼座青花》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艺术灵魂。“一切既已注定,所有的试图改变都是徒劳。”“土豆”或者“土豆命”,是沈荣均的艺术成就,也是我们和我们的生活。“蓝守玉”的江湖故事,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成为“蓝守玉”那样的“都市闲人”,其实我们也能够。
所以,坐下来,泡一壶茶,慢慢揣摩《双鱼座青花》的艺术构想,等待春暖花开的时候,做一个“蓝守玉”那样的“都市闲人”,甚至超过他。毕竟,三十六岁,该结婚了,再美好的“江湖故事”,也要和现实接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