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陪我们长大的亲人,后来全变成了小孩
文/拿起剑的手和心
01
前些日子,远嫁北方的二姐因怀孕不习惯北方的饮食回到了重庆。这是她结婚之后第二次见到她。跟她聊了生活的琐碎却意外的感触颇多。
她有着乐观开朗活泼向上的性格,所以讲起话来给人一种嘻嘻哈哈不正经的感觉。
在一次旅行结束,回到西安打算先吃完饭再回家。初次出远门的婆婆想吃陕西人爱吃的面皮,于是姐便问餐馆的服务员是否有。
想来是在餐馆不像在美食街上分量比较小,特大一碗端了上来。姐的本意是,也许妈只是饿了,她想吃就让她尝尝吧,毕竟也很少带她出来玩。
没想到,妈立刻把那一大碗端到自己面前,在我们年轻人都低头玩手机的那会儿时间全吃完了。
我们都以诧异的表情望着她。姐说:“妈,我们本来只是打算让你尝尝,你全都吃完了,后面上的菜怎么吃啊?”那一刻,她出去了,只见进来的时候眼睛里有些湿润。
我本以为是爸在催她早点回家,于是就对她说:“妈,你不是下午要回去吗?把手机借我看一下几点了。”我悄悄的查了一下通话记录,并没有发现爸给他打过电话。
等到菜上齐时,姐还在说她。终于是支撑不住了,妈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哇哇大哭起来,看起来委屈极了。之后也没再动过桌子上的菜。
二姐说,她和他姐都觉得可能妈太小气了。要知道我在听着过程中和二姐一样边说边笑,可是笑过之后却是一种感触。
一个淳朴的北方农村妇女,用她的双手养育了一双儿女,将他们送出大山,让他们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原来你小时候依靠的大树也会老,她们也会像个小孩子一样渴求关爱。
可她们心里想的还是:儿子已经成了真正的男子汉,有个可爱的姑娘和他成了家,但愿他们不要活得如此艰难。
似乎更可悲的是作为子女的我们俨然对这种情境毫无察觉。
母亲写不来散文诗,但她那不是小气。
02
回到重庆后,首先去看了住在小镇上的爷爷奶奶。
年纪大了,干起事来总有些力不从心。奶奶一定是想到自己的孙女远嫁到北方,难得回来一次。于是她买了很多肉和几斤饺子皮放到冰箱里。
二姐说:“一次两次就算了,老是买很多总是看不下去,又不是买不到了,就说了奶奶几句。”
往往就是我们有口无心的几句话,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就是自己越老越不中用。
奶奶生气了,她会像小孩子淘气一样节食,两顿没有吃饭。而且总是躲着二姐,不愿意和她呆一个房间,还会和爷爷讲,说责怪她。
后来二姐去把奶奶买的饺子皮包完放到了冰箱里离开了老家。不然奶奶可能老是看着她也不吃饭。
越长大你会明白,老人在我们眼中真的是见一面少一面。也许她心里想:一手带大的孙女远嫁到北方,她有生之年见面的次数真的不多了。
所以他们总是尽力的去表达对你的爱和关心,哪怕没人重视他的认真。
就像二姐回老家结婚,婚礼结束后回到北方,年近八十的爷爷怕孙女吃不惯北方的面食,特意搬了两袋大米到后备箱,那是他自己种的粮食。也是他能为孙女尽的绵薄之力。
隔太远了,照顾不到,不像小时候,就在身边。
曾经陪我们长大的亲人,后来全变成了小孩
03
这个世界,总有人偷偷爱着你。有的穿过河流,穿过山野;有的穿过城市,茫茫人海;而有的就在你的眼前。
我们总是说着成长的速度赶不上亲人老去的速度。其实,即便赶上,也未必会正面看一眼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我们的嬉笑太盛,掩盖了他们的认真。
就像你只注意到自己长大,未曾察觉那些陪你长大的亲人已经变成了一个孩子。
龙应台在她的≪目送≫里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其实,听完这两段对话之后,脑袋里想法最深刻的是:趁一切都还来得及,在他们的有生之年里,让他们的目光多在我们身上停留,而不是等到含着泪目送来升温亲情。
我想,你一定也害怕有一天即便追也追不回来了,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