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养生就是养气
中医养生学概论(四)(生命观)

中医养生学概论(四)(生命观)

作者: 王守黑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16:55 被阅读0次

(生命观) 生命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探索生命的规律对中医养生学有深远的意义。

   1、生命的起源

   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来源归根到底是由自然界的天地之气相合而成。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皇帝内经》之中不乏其述,《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类生命的起源,是源于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是太阳的火和地球的水;是说人类还要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发育成长。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科学尚未解决的重大课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中医对生命观的认识是吸纳了道家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成形的。中医对生命的起源观和现代化学起源观相吻合。

   2、生命的运动形式

   《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素问》进一步指出,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即生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活着的人体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人体。在预防疾病方面,同样要保持人体气机升降正常,才能防御邪气侵犯,免生疾病。

   3、生命的生长和衰老

   人之所以有生命,在于构成人体的“气”具有生命力。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就在于元气的盛衰。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化气与成形的过程,即有机体同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化气和成形是生命本质中自身的矛盾,两个对立面是不断斗争的,又是统一的;任何一方的太过和不及都会导致另一方受损。但两者又结合于生命的统一体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阳气化为阴精,阴精又化为阳气,否则“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生命的维持还依赖于神的健康,《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可见,神的得失关系到生命的存亡。从人体来说,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包括精神意识,运动,知觉在内,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是气血阴阳对立两个反面共同作用的产物。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脏腑的阴阳气血的活动为依据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得病,寿命才得以延长。这就是《素问.生气通天论》之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的理论。

加微信:beiw77

入群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养生健康知识。

相关文章

  • 中医养生学概论(四)(生命观)

    (生命观)生命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探索生命...

  • 女人四季养生方案

    女人四季养生方案 中医强调应时养生,顺应四时的“因时养生”观是中医养生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中说:“故智...

  • 中医养生学概论(六)(整体观)

    (整体观)中医养生学的整体观包括人与自然一体、人自身一体和人与社会一体三个方面。养生也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合理调养才...

  • 中医养生学概论(五)(寿夭观)

    (寿夭观)中医养生的宗旨不是追求“长生不老,返老还童”,而是却病益寿、尽享天年。有生必有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中医养生学概论(一)

    中医养生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医学宝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她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具有独特理论和方法,鲜明的东方...

  • 中医养生学概论(七)(养)

    (养)生学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形成了养生的基本法则。许多年来产生的...

  • 中医情志养生概论

    这几天写了几篇随笔,今天开始慢慢的向大家汇报我的学习情况^_^ 中医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分...

  • 养生之道

    1.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观相不如观气,观气...

  • 心要静养,脾要淡养,肾要懒养!多年临床实战的总结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医养生学》 今天这篇小文章想和您聊聊,中医养生的事儿。 中...

  • 四季养生之二(秋)

    上篇“四季养生之一”,概述了养生的概念是养护生命,中医养生有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 一年四季,随着季节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养生学概论(四)(生命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wc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