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不只是在记录,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昭君:今天是写作的第2007天。
今天分享一下复兴时期意大利短篇文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十日谈》。
欧洲的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而意大利又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与但丁其名的文学巨匠薄伽丘创作了自己的代表作品《十日谈》。
伟大的作品里离不开伟大的作家。据说薄伽丘生于1313年,他的父亲是一位意大利金融商,而母亲是巴黎人,薄伽丘是私生子,他出生于法国巴黎,在几岁大的时候,被父亲从巴黎带到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薄伽丘就是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生,在意大利度过了13个春秋。无论哪种说法是真实的?在薄伽丘大约13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了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市,也就是安德鲁乔被欺负的城市。
来到那不勒斯之后,薄伽丘的父亲成了一家银行的高级职员,为了让儿子有更好的前途,薄伽丘的父亲不顾他的理想与追求,强迫他到银行做学徒,在银行里一呆就是六年,而这段时光被薄伽丘称为虚度的六年光阴。
后来薄伽丘说服了自己的父亲,改行去学教会法规,他来到那不勒斯一家教会学院里学习。虽说课程枯燥乏味,但却有机会结交众多博学知识和阅览各种书籍。这些经历使他大大地开拓了眼界。
当时的那不勒斯可以说是意大利的一个文化中心,吸引了来自欧洲的大批诗人、哲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而意大利的统治者罗伯特国王不仅是个英明的国君,而且尤其爱好艺术,追求高雅的文化。
薄伽丘借助父亲的地位,顺利进入意大利的上流社会,并且认识了不少当时的有识之士,薄伽丘甚至有有机会出入罗伯特国王的宫廷。在这里他被压抑的个性和才智得以充分地施展,他同许多人文主义诗人、学者、神学家、法学家广泛地交流,并接触到贵族骑士的生活。
这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扩大了文化艺术视野,进一步焕发了他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兴趣。他在宫廷里又认识了罗伯特的私生女玛利娅,对她产生了爱情。这一段赋予浪漫情调的经历,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他日后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可以见出玛利娅的影子。
然而好景不长,大约在1338年左右,随着父亲在金融业的失败,薄伽丘不得不放弃悠闲的生活,跟随父亲返回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共和政府一边,反对封建贵族势力。他参加了行会,曾担任管理财务的职务。多次受共和政府的委托,作为特使去意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执行外交使命。
后来薄伽丘潜心研究古典文学成为博学的人文主义者,并翻译了荷马的作品。他埋头于文学创作当中,在欧洲黑死病钢平息后不久,创作出流芳千古的巨著《十日谈》。
据薄伽丘讲,《十日谈》中的故事都是有理有据的,作品中歌颂了现实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的高尚的源泉,歌颂自由爱情的可贵,肯定人们的聪明才智等等。作品也揭露了封建帝王的残暴,基督教会的罪恶,教师修女的虚伪等等。
薄伽丘从小向往民主自由,对教会的黑暗统治表示不满。长大后,多次参加政治活动,反对封建专制。《十日谈》就是他反封建反教会的有力武器。《十日谈》中,千余年来一直匍匐在上帝脚下,被迫视情欲为罪恶的人挺起了胸膛,理直气壮的讨要理应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快乐。
近在眼前的享乐取代了彼岸空洞的召唤,宗教的圣殿在情欲的洪水面前轰然倒塌,比如塞佩里托的故事,它是《十日谈》中的第一个故事。故事除了讲述骗子塞佩里托,毫无底线的依靠发誓和忏悔换取别人信任的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会偏听偏信,任人唯亲,只愿意听取让自己满意的话语,所以闹出笑话。
一方面塞佩利托作为一个骗子,利用花言巧语让自己死后获得了圣塞佩利托的称号,受到万人敬仰,这固然可恨。然而故事当中代表封建教会的神父却不辨黑白,在塞佩利托几句好话下,立刻跑回修道院,大肆宣扬塞佩利托精神,致使本该圣洁的修道院却成了骗子,道德低下的人的庇护所,其产生的恶果不言而喻。
薄伽丘在这个故事里用风趣幽默的文笔,把塞佩利托临终前的伪装和神父 的糊涂,描写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而马贩子安德鲁乔的故事,在勾勒出当时意大利风俗人情,以及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时,还批判了封建教会的贪婪。
大主教死掉之后,他的棺材里摆放了无数的宝物,宝冠、权杖、价值连城的戒指,在我们的认知当中,教会本该是博爱、清廉的,然而薄伽丘的笔下,这些封建教会不但横征暴敛,而且胆小如鼠,丝毫没有教士们的信仰。
在故事的后半段,一群教士跑到教堂当中,肆无忌惮地掀开了主教的石棺,而安德鲁乔趁机抓住一名教士的腿,一下子众教士吓得魂飞魄散,仿佛有魔鬼在追逐他们,四散奔逃。试问如果他们真的信仰忠诚的话,又怎么会被主教棺材里的东西吓到呢?
薄伽丘在字里行间当中,把当时教会神职人员的愚昧、贪婪、胆小、心虚描绘出来,展示给世人。
除了这两个故事,薄伽丘还在其他故事里抨击了封建教会的黑暗,第一天第二篇故事中描绘了罗马教廷的丑态,那帮人从上到下各个淫乱好色,既好色又贪图口腹,那里根本没有看到什么圣洁、虔诚、慈善、模范的生活,只有淫乱、贪婪、欺诈、妒忌、傲慢,甚至还有更丑恶的现象,那里不是一个神圣的温床,而是罪恶的策源地。
薄伽丘批评僧侣们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男盗女娼,并且直言不讳地写道,今天的神父是贪财好色,他们捶胸顿足地谴责世人的淫欲,目的是轰走被谴责的人,自己取而代之享用那些女人,他们伤风败俗,非但勾引民女,还勾引修女,但是在布道台上声嘶力竭地谴责奸淫的,正是这些神父。
教会不但是封建统治体制的基石,一定意义上更是凌越王权的绝对权力,中世纪后期,宗教教义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浸润到每个人的思想深处。薄伽丘毫不避讳地对当时的宗教教义进行批判,这正是文艺复兴巨头勇于突破的枷锁,展现人文主义的大师风范。
在《十日谈》这篇故事集中,薄伽丘在语言和题材涉猎方面都独具匠心。首先他大胆地采用了当时不登大雅之堂的佛罗伦萨方言来写作,一下子就贴近了当时市井文化,这与拉伯雷的《巨人传》用粗俗的语言写作一样,能够瞬间把读者带入到当时意大利市井的背景当中。
其次,在取材方面,它既保留了法国中世纪的寓言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以及宫廷和教会的传闻等等,又十分注重博采当地流传的闲谈趣闻,和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
在一个个打趣逗笑的故事中,薄伽丘始终没有忘记,捕住反映人类智慧的闪光点。正因如此,《十日谈》被评论家们誉为人类智慧的史诗,正是因为这种种构思,使得这本书自出版以来,被译为各种文字,在欧洲乃至世界广泛流传,其影响之深,读者之众。
在有史以来的意大利作家当中,只有但丁可以与之媲美。同时也影响了后世文学,像莎士比亚啊、莫里哀、济慈、拉封丹等文学巨匠们都从《十日谈》的故事当中吸取了有益的养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