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本纪·笔记08
孝文帝从代国到长安,即位二十三年,没有增加新的宫室、园囿、游玩用的狗和马、服装、用品,遇到些百姓不方便的情况,就做出改变以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
他曾经打算修建露台的楼台,召来工匠计算一下要花多少钱,发现要一百斤黄金。他说:“一百斤黄精相当于十户中等生活水平家庭一年的生活费用,我奉祀先帝的宫室,常常担心辱没了它,还建什么台!”
文帝经常穿比较粗厚丝织物,他让他所宠幸的「慎夫人」,衣服的长度不能拖地(节省),帷帐上面不能绣上纹路,向天下人示以敦厚朴实,为天下做出表率。文帝修建自己的陵墓——霸陵,全都采用的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来装饰,不起坟,就是省钱,不要烦扰民众。
霸陵跟西汉其它帝陵不一样的是,它是在黄土台地「白鹿原」的断崖上开凿的,下图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霸陵依白鹿原而建的状况。
南越王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帝,然而汉文帝却召见赵佗的兄弟,赐予高官厚禄,以德回报。赵佗于是去掉帝号称臣。
跟匈奴和亲,匈奴违背盟约再次攻入大汉地界抢劫,但是文帝只是下令边境做好守备,并不出兵深入匈奴腹地,害怕烦扰百姓。
吴王装病不来朝,文帝就赐予他木几和手杖,以示吴王可以不进京朝见。群臣中有像袁盎那样进言急切且尖锐,文帝常常宽容以待。群臣中有像张武等人接受贿赂,发觉后,文帝就拿出自己府库中的钱赐给他们,让他们感到惭愧,而不是交给官吏处理。文帝专注于以德感化民众,因此海内殷实富裕,兴起了讲究礼义的风气。
汉文帝一系列举动无论是因为中央朝廷的能力不足,还是仁德与民休养生息,都极为自律。
公元前157年
后七年六月一日,汉文帝驾崩于未央宫。他的遗诏是这么说的:
我听闻天下万物萌生,没有不会死的。死亡是天地的常理,万物的自然现象,何必过于悲哀。如今,世人都好生讨厌死亡,把大量财物用于安葬,导致倾家荡产,又长期服丧,伤害自己的身体,我不赞成这么做。
况且我没有什么德行,对百姓无益;如今驾崩,又使人长期服丧哭吊,经历寒暑变化,使人家的父子悲哀,损害长幼的心灵,减损他们的饮食,中断鬼神的祭祀,这是加重我的不德,怎么对得起天下百姓!
我奉守宗庙,以渺小之身凌驾于天下诸侯王之上,二十多年了。仰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汉王朝境内一片安宁,没有发生战乱。我不聪敏,常常害怕有错的行径,让先帝的遗德蒙羞,时间长了,更害怕不能善终。如今幸运地以天年供养高庙,我不贤明却有这样好的结果,还有什么好悲哀的呢!
令天下官吏百姓,命令到达之日起,哭吊三日就除去丧服,不要禁止嫁娶、祭祀鬼神和饮酒吃肉。应该服丧哭吊的,不要穿斩衰之服,服丧系的麻带不要超过三寸,不要布置车辆与兵器,不要征发男女民众到宫殿中哭丧。宫殿中应当服丧哭吊的,早晚各哭十五声,尽到礼就结束了。不是早晨和晚上哭丧的时候,要禁止,不能擅自哭丧。
下葬之后,大功穿十五天,小功十四天,纤七天,然后脱去丧服。不在这个令中的人,都按照这个令来做的。布告天下,让天下人都明知我的意思。霸陵的山川保持原样,不要有所改变。后宫夫人以下到少使,都遣送回家。
斩衰、大功、小功、纤都是五种丧服的一种。斩衰用粗麻指称,不修边,直接剪断衣服末端,让断处外露,不加修饰。大功也写成大红,也是粗麻布,只是比斩衰要细。
汉文帝的遗诏有目标——不要过于悲哀,有具体措施与执行标准——这点很重要,成为两汉帝王的标准。
汉文帝下令中尉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武为复土将军。复土将军就是丧事临时设置的,负责挖土和下葬填土。征发临近县现役士卒1.6万人和内史士兵1.5万人,归复土将军张武指挥,负责安葬棺椁,掩埋。
打完,收工。
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