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个“老好人”,对他人的事有求必应。
妈妈为此不知道和他吵过多少回架。
面对妈妈的指责,偶尔辩解一两句,但从来都不会哄妈妈,也从来都不会认错。可能是怕妈妈知道了生气,事前也从来都不会和妈妈商量一下,事后就得到各种埋怨。
我不喜欢爸爸的这一点,为什么事情不和妈妈商量一下呢?妈妈又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非的事后,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在这一点上,爸爸是软弱的。他无法拒绝他人请求。对外他是“好人”,从不与人争执;对内就会流露出真实的自己,有懒惰的时候,有情绪不好得时候。我继承了爸爸的这一特点,对于他人的请求不敢拒绝,不敢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现在,我知道了,所以,开始尝试着拒绝他人。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还有一点也是我不喜欢的,就是爸爸从来不和妈妈交流。有什么问题不去交流沟通,就算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也很少彼此交流一下看法。
我们家的状态就是要么就是妈妈的唠叨,要么就是爸爸妈妈相互之间做一些生活琐事间的交流。心灵上的交流从来没有。
用我妈妈的话说:“家就是爸爸的旅馆,回来基本倒头就睡。”
这样的生活模式是他们共同创造的,他们有过抱怨和不满,但从未想过去切实的改变。
或许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也不会聊天。渴望与他人亲近,但又不知道如何亲近。
看着爸爸妈妈一直处于旧有的模式中,我感到了一丝丝的悲哀。悲哀人们自以为是他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决定都是他自己的,万万没想到,我们其实是环境的产物。我们大脑中的每一个想法和思维模式都是童年时期在养育氛围中形成的。
自己虽然知道了,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自己。但谈到改变,谈何容易啊!
用了二三十年形成的思维习惯,你想一朝一夕就可改变?
我只能说我会试着改变,从觉察这些惯性思维开始。最起码,我有了一个改变的方向。
作者:昨日之我不可留,愿我的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伴您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