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喂猪的岁月
在村小学的顽皮打闹岁月里读完四年小学,五六年级就要去泡岭的乡中心完小读剩下的两年小学了。那是个大地方了,全乡范围的学生都在那边读,而且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有几个班。刚好三姐大我两届,我要去读五年级她则刚好毕业要升初中了,从她口里了解到的信息,让自己对新学校充满向往。不过因为离家有4-5公里路,周一到周五需要住学校宿舍,周六上午上完课吃完午饭就回家,周天傍晚再回学校。而平日在学校大灶吃,是需要家里挑大米去交到学校灶上的,米饭煮成长方形的一盆拿切割器一压就均匀分成了八个小格子的一块块的,每人一块。菜的话盛一盆也是每人分一些。印象最深的是煮大白菜和豆腐皮,那时候吃的豆腐皮,大锅煮得跟猪潲水差不多,那之后都没再想吃过。而一周改善伙食的一顿是肥猪肉,学校自养的猪,每周杀一头,安排在周六放假的那天中午吃肉,那时候家里穷没什么油水,有肉吃是最开心幸福的时候了。其实就是回到家也不一定有肉吃,家里基本一个月也只能吃2-3回肉,而且父母都不舍的吃留给我们姐弟吃。而用来熬制食用油的板油肥肉,熬干油后剩下的油渣,每次都被我们姐弟几个偷吃完了,稍微放冷却后的油渣因为是带猪皮的,炸干了又香又催,那个没钱没零食吃的岁月里,猪油渣就是一道美味的零食。因为学校大锅煮的菜味道实在太差了,基本上都会从家里带一罐咸菜来下饭。用玻璃做的罐头瓶就最好的容器,不容易坏菜,而没有玻璃瓶的话就用塑料瓶了,只不过在热天放久了会变味。大家带的咸菜可就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了,萝卜干,腌茄子,腌豆角,柚子皮什么的,一般都会放剁碎的红辣椒和豆豉,特别香,家里条件好的会再用油炒一遍,就会给更香,相当于加油水了,往米饭里一伴,特别下饭。现在想起这些咸菜来,还会流口水,不过现在生活好了,腌咸菜的不多了,市场也都有卖的,可是就找不到原来的味道了。
学校伙食不好,米饭剩的多,所以学校的养猪场的猪都养得肥肥的,连带喂猪的那些老师的家属,基本都一个个吃得肥肥的,听说每逢杀猪,好的都先分给老师了。而我们学生就当养猪一样,吃的大锅的白菜呀豆腐皮啊 老南瓜做的菜,大锅饭的菜味道肯定不好,就是现在也一样,不过那时候油水少啊,追求的基本温饱,美股更多要求。而上课,班级同学多了,一班有40–50个学生,一年级四个班共200多人,自然竞争也更大了,所以我的成绩也不再是名列前茅了,处于中等水平。除了上课,还有一些体育活动,打乒乓球,篮球,躲避球什么的,另外就是和几个同学去学校周围的田地里找吃的,去山里找野果,去附近的河里池塘洗澡等等,生活丰富多彩。逢赶圩的日子午休的时间还会走路去圩上逛逛,遇到家里人就还会买个油角包子什么的解解馋,遇不到就再回来。那时候基本没有零花钱,家里都缺钱,哪有多的钱给自己呢,有个几毛一块的都乐开花了。
这样的岁月里,除了原来村里的,也结识了班上其他地方的同学,有的时候还会去同学家度周末,这周你家下周我家的,在艰苦岁月里结下不少老朋友,直到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