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当老师时,我觉得学生是能被老师改变的,因为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那时的我没有什么经验,就凭着一腔热情去当老师,以极大的耐心对待学生。
因为当时带的是小学生,孩子们虽然调皮,但是都是真心实意对待老师,你对他们的一点点好,能被他们记很久,而且能收到来自他们满满的爱。
初上班的我,天真地以为,学生是能被老师改变的。后来,我去教初中,尤其是当上了班主任后,慢慢地发现,老师是改变不了学生的,尤其是初中生。
遵守纪律的学生从小就是遵守纪律的学生,学习认真的学生从小就是学习认真的学生,尊重老师的学生从小就是尊重老师的学生,友爱同学的学生从小就是友爱同学的学生,
……
当班主任期间,我在那些“问题”学生的身上花的心思要远远多于那些懂事的学生,到最后,发现自己做的竟然是无用功,如果你问我,这样会不会感觉很挫败?
说实话,曾经有过。但是我从这挫败感中,收获了许多。
为了解决问题,我阅读了一些关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籍进行学习,试着去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心理,找到“熊孩子”背后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帮助这些孩子成长。对于那些一直拒绝改变的学生,我也试着不再强求,只慢慢等待,即使初中三年看不到他们的变化,也许以后他们觉醒了,发生了改变,我也是欣慰的。
孩子在0到12岁是良好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家庭的教育是起主导作用。初中生大多是在13岁到1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他们的性格和习惯已成定势,要想改变他们,很难!除非孩子痛下决心,决定改变自己,否则,他们会带着儿时形成的性格和养成的习惯过一辈子。
这也给了我启发,因为我自己就是父母,我得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他从小拥有好性格、养成好习惯,受益一生。
在和学生“斗智斗勇”的这三年中,我深深地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妄想去改变一个不愿改变的人,我能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试着去包容他们,相安无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