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有一个片段:唐僧在金光寺扫塔,孙悟空在上头,唐僧拿着笤帚沿着台阶一路扫上去,同时从低到高把每一层塔都扫干净。从下往上扫?上一层的灰尘落到刚扫好的下一层,那你不是白忙活吗?
眼尖的观众发现了,不过后人又在佛学基础上对这一段内容进行了十二字的解读:起点低、当下净、回头脏、平常道。
起点低:唐僧从塔底扫至塔顶,预示着做事应从最底层做起,不能好高骛远。
当下净:唐僧出身佛家,必然是讲究的,怎能容忍上层的灰落到下一层?这是暗示,做一件事情,做好当下就行了,何必瞻前顾后。
回头脏:回头看扫过的地,必然又蒙了尘,这正如我们回顾过往,总会发现以往的幼稚、懵懂甚至是傻气,允许我们的过往是有瑕疵的,才能继续前行。
平常道:事物本身有其自然规律,要以平常之心对待。
这番解读,初看是刷新了我的眼界的。我记不清小时看西游记到底唐僧是怎么扫塔的,但后人这么演绎定有其依据。
“三藏沐浴毕,穿了小袖褊衫,束了环绦,足下换一双软公鞋,手里拿一把新笤帚,……与行者开了塔门,自下层望上而扫。只见这塔,真是——峥嵘倚汉,突兀凌空。正唤做五色琉璃塔,千金舍利峰。梯转如穿窟,门开似出笼。宝瓶影射天边月,金铎声传海上风。但见那虚檐拱斗,绝顶留云。虚檐拱斗,作成巧石穿花凤;绝顶留云,造就浮屠绕雾龙。远眺可观千里外,高登似在九霄中。层层门上琉璃灯,有尘无火;步步檐前白玉栏,积垢飞虫。塔心里,佛座上,香烟尽绝;窗棂外,神面前,蛛网牵蒙。炉中多鼠粪,盏内少油熔。只因暗失中间宝,苦杀僧人命落空。三藏发心将塔扫,管教重见旧时容。”
从这段文字中,明显地交代了唐僧是自下而上扫塔,而且借唐僧的视角,写出了阶梯的逼仄、塔的脏乱,见不得眼前景的唐僧,拿起笤帚便开始。
其实,我倒觉得后人这番解读虽然精妙,但也多少有点牵强。
想到就做,这难道不符合唐僧不三思的个性吗?黑黢黢的环境下,仅靠一盏油灯照明,看到眼前的污秽,便想着除掉,太像只看眼前的唐僧做出的事了。
后来扫到八九层时,唐僧也累,再往上其实是悟空帮着扫的,也就是在这个塔顶,悟空遇见了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两个小妖怪。
我以为,妖怪要是住在塔底,之前对塔的描绘就失去了作用,因此就要有唐僧从下而上扫塔的这番艰辛,才为后来的情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作者设定妖怪在塔尖,就是给人一层一层剥开迷雾的感觉。
说来说去,这都是后人的推测,至于作者为何这么写,说不定,人家就是一时糊涂了呢,或者人家根本不懂得扫抹擦拖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