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毛姆《雨》。
迈克菲尔医生如何与传教士戴维森夫妇结识,并观摩了这一场闹剧。
迈克菲尔夫妇与戴维森夫妇在船上认识,原因是在甲板上无可避免地相遇以及都看不上那些没日没夜在抽烟室里打牌喝酒的人。
圈层一致,都是头等舱的客人。有正经职业,迈克菲尔是一名医生,医生的职业足够进入戴维森夫妇的眼。同时又对那些有着恶习抽烟喝酒赌博的人看不上。导致了两对夫妇的认识并结伴而行。
作者是这样形容的:“他们和来传教的戴维森夫妇这两天走得有些近;不过这种海上的亲密关系倒不一定是趣味相投,更多的只是因为避不开彼此罢了。他们间最重要的纽带是都看不上那些没日没夜在抽烟室里打牌喝酒的人。不过迈克菲尔太太想到她和丈夫是戴维森夫妇唯一愿意来往的人,倒觉得很有面子;即使是医生自己,虽然人很拘谨,但也不糊涂,自不自觉地也承认这是对方看得起他们。”
一开始作者就从迈克菲尔的口中讲述了戴维森夫妇瞧不起人的特质,以至于后期汤普森小姐出场的时候,戴维森夫妇根本瞧不上她。
“他们那个宗教的创始人倒不像他们那么瞧不起人。”迈克菲尔医生说道,自己也笑了出来。
然后又从戴维森夫人的口中简单揭露了他们传教的方式:强制和专横。
“我们很注意让他们守规矩,要是有人捣乱我们就让他待不下去。”
作者毛姆就像讲故事般把事件一点一点推进,用一个词来形容:娓娓道来。
在推进故事的过程中,也花大量笔墨去描述这些人的性格以及客观的事实。有些时候简单地笔墨就能引发读者各种想象。文中也擅长用这样的笔墨,让读者自行去想象。
比如:戴维森拯救汤普森小姐的过程,都是一些长长短短夜晚的祷告,深夜两点的出行,以及日复一日的陪伴。
具体过程其实并没有描述出来,只是在结尾描述了戴维森的死以及汤普森小姐的重操旧业来证明这次教化是失败的。
那么是戴维森自己被汤普森小姐诱惑了,还是汤普森小姐自己被感化后戴维森被汤普森小姐的肉体吸引导致的犯错?
过程好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结果是戴维森侵犯了汤普森小姐,教化失败,自己在神的面前无地自容,于是自杀救赎。
但是毛姆一开始又隐晦地说明了这是一场失败的传教,从还未到达帕果帕果的时候,戴维森夫人和迈克菲尔医生的对话中隐晦地透露出来。
“还好我们不是在这里传教,否则简直是白费力气,在这点上我再怎么感谢上帝也不够。”
一开始就知道这里传教是白费力气,也预示着后续的教化不成功。只是这里写得很随意,也很隐晦。也是在这里,描述了戴维森传教的时候,他的夫人从来不跟着一起行动,为后续戴维森独自教化汤普森埋下的第一个伏笔。
因为习惯,她习惯了丈夫独自传教这件事情。
戴维森的教区是萨摩亚以北的一组群岛;这些岛屿都散得很开,他常常要乘着独木舟作长途旅行。这种时候他的妻子就会留在大本营,管理他们的布道团。
这里也强调了戴维森夫妇传教的方式是限制,不允许。就限制当地人跳舞这件事情来说,戴维森夫妇对于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有种偏执的要求,他们认为不对的事情就会限制和遏制。不得不说,有些时候,人类总是打着上帝的名义去满足自己的私欲。
不过,感谢上帝,我们把跳舞消灭了,我想我可以说,在我们的教区八年来没有人跳过舞。
到达帕果帕果的时候,毛姆用医生的视角去观察了这个地方的人群,还有当地的天气和环境。这个时候戴维森算是正式出场,出场的时候,用医生的视角描述了戴维森的外貌和性格。
他是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抑郁的人,你感觉他的谦恭多礼只是作为一个基督徒强加给自己的职责,但本性上其实很疏远,甚至有些孤僻。他的长相也不太寻常。瘦高个子,四肢也不短,关节处似乎只是松松垮垮地连着,颧骨奇高,脸颊凹陷,而因为这副枯槁的长相你会惊讶他的嘴唇倒那么饱满肉感。他头发留得很长。眼窝很深,大大的黑眼睛里藏着悲情。手指又粗又长,形状也好看,莫名让人觉得他很有力量。但他最显眼的是你觉得他体内似乎压抑着火焰,这既让人印象深刻,却也感到不安。他这种人是不可能跟别人亲近的。
从外貌来看,戴维森这个人应该是阴郁的,气势逼人的。又是违和的,比如枯槁是长相却拥有饱满的唇。眼睛里藏着悲情又让人看着感觉到不安。以及医生对他的看法,他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跟别人亲近的。
那么这样一个矛盾的人,又是如何传教的呢?这会儿看又会觉得戴维森夫人所说的传教经历变得合理,限制跳舞,取消拉瓦拉瓦服饰。一切在他们眼中认为不合理的行为都被禁止。即便是医生说拉瓦拉瓦这样的服饰很适合这里的天气,依然在戴维森夫人眼中是不可容忍的存在。
所以传教士就是偏执又专横的吗?
因为一下船医生就看出了当地很多人都患有病,也就为后续船员感染麻疹进行铺垫,他们被迫停留在这座岛屿上。一个会致命的病,还会传染,自然不会被允许进入别的岛屿。所以阿皮亚发来电报不允许进入港口,除非确定没有其他人得病。
而戴维森一下船就去和总督商量,这件事就显示了,传教士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了,为后续戴维森逼总督将汤普森遣送回旧金山作铺垫。一个有能力限制和要求当权者行为的传教士,他自然有能力控制汤普森小姐。
那么一个俗外之人为何拥有世俗之人的权力?
这个时候天空下起了雨:重重的乌云飘进港口来,戴维森夫人用她禽鸟一般的眼神瞥了几眼。有几颗雨点落下来了。
这里的雨从雨点变得瓢泼。预示着故事也会从平淡变得高潮。而且雨始终不见停,说明天也在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哀悼。(这里是我的胡扯,大家见仁见智啊。)
他们和海边一个作买卖的人租房,也为后续汤普森小姐住进这里作铺垫,既然房屋可以出租,那么谁住进来都是合理的。
接着毛姆又描述了戴维森的偏执和贪恋权势。他着急回去,离开快一年了,哪怕他说担心他们会有所放松,担心陋习会重新滋长,但是不得不说他依然在担心自己的权力(福利)受到影响,因为他不相信那些人。
也从戴维森的的话语中体现了他的专横:一棵树要是坏了,就砍掉扔到火里去。
作者一遍又一遍去塑造戴维森的行为,思想,通过外貌,通过对话,通过转诉。只有这样后续的反转才能深入人心,引发大家对于人性的思考。
一旦拿定了主意,什么都动摇不了他,这是不是描述了戴维森的偏执?他想要做的就非要去做到,这样后续医生去找总督帮汤普森小姐说情的事情才会无疾而终,因为戴维森笃定了他的说服毫无作用。
不得不说,这篇小说一直在为人物的各种行为和结果进行铺垫和描述,让整个情节看起来合理又能引发大家无穷想象。
后续毛姆又将戴维森的专横进一步强化。
我制定了一套罚款的规则。很显然要让这些人明白一些行为是罪孽,那就必须惩罚犯错的人。他们不来教堂我罚款,跳舞我罚款,衣衫不整我也罚款。我有一张价目表,每一项罪孽都有代价,要么是钱,要么是劳动。最终我让他们懂得了这些道理。
为了证明他的言论,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丹麦的生意人弗雷德·奥尔森。足以可见,戴维森的权力多么的可怕,那个时候的传教士拥有着不一般的影响力和权力。
我一直以为信奉上帝的人,是俗外之人,怎么可能拥有权力呢?所以这里是一个悖论。
接着就是汤普森小姐出场,戴维森猜到了她在做皮肉生意,故事正式开始。
这里也描述了迈克菲尔医生的善良,他看见单身的汤普森,嘱咐妻子去喝她说两句话,“跟她说两句话吧,”迈克菲尔医生在他妻子耳边说道,“她在这边完全是一个人,总避开她似乎不太友好。”
接着汤普森小姐的屋子里播放音乐还有水手地欢笑,让戴维森猜到了她的职业——妓女。
在描述红灯区的时候,毛姆在最后用一句话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那些都是被迫的。因为她说:欲望是哀伤的。是时代和社会造成了这样的存在,与女子何关?但是她又不能反抗,只能在文字里浅浅透露自己的心思。
戴维森对待汤普森小姐的第一是愤怒和制止,所以他直接去了汤普森小姐的屋子,与里面的人发生冲突。
戴维森第二行为,是想把汤普森逐出这里,他想着让霍恩不把房间租给汤普森小姐。
戴维森第三行为,是让人带话给汤普森小姐,他想见她,于是他进了汤普森的房间,在那里待了一个小时。
作者没有说这一个小时他在做什么,只是让人想象。屋外的雨让医生感觉到不安,他觉得雨中有种残忍,还有可怕。这里毛姆用雨势来描述戴维森进入汤普森小姐房间的事情,奔涌而来,仿佛天堂决堤了一般。只剩下痛苦和绝望。
说明那一个小时对于汤普森小姐来说是痛苦和绝望的。
戴维森第四行为,给商人霍恩施压,限制汤普森小姐的访客。
而汤普森小姐的态度呢?从一开始的玩笑,到后来被限制访客的暴躁,接着是放音乐的反抗。她的情绪变得糟糕,去其他地方找房子但是无疾而终。
戴维森第五行为,神神秘秘地搞些花样,在汤普森小姐周围结一张网,等待时机成熟。
汤普森小姐的情绪,伴随着连绵不断的雨,变得愈加难熬。
戴维森来来去去,霍恩说他每天都去见总督。所以后续汤普森小姐被驱赶是戴维森的杰作。
然后汤普森小姐找上了戴维森,她破口大骂。
泪水此时似乎正和她的怒气交战,她像是被掐住了脖子一般脸涨得通红。
汤普森小姐孤立无援,她把救赎放在了医生身上,因为医生有着天然的怜悯之心。这对察言观色的汤普森小姐来说是可以轻而易举知道的事情。她乞求医生去帮忙说服戴维森,只要她不被遣送回旧金山,她可以足不出户。
医生去看汤普森小姐,告诉了她结果,在汤普森哭泣的时候,自告奋勇要去找总督,当然最后的结局不如意。
然后汤普森小姐去找戴维森,她要是回旧金山会被关三年。她不愿意,而她磕头也于事无补。
然后汤普森小姐找了戴维森,她想忏悔。这一行为给了戴维森振奋,他留在了汤普森小姐的房间。
然后接下来三天的时间,戴维森都在汤普森的房间里。谁也不知道他们单独相处发生了什么。
毛姆这篇作品留给了读者大段大段的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戴维森是如何被汤普森的肉体吸引并且走向罪恶的呢?谁也不知道,只知道他们长久待在一起。
于是戴维森梦见了那座像女人胸脯的山丘,是否在预示着他已经被汤普森的肉体吸引呢?
然后戴维森的思想开始转变,他夸赞汤普森的灵魂纯净如新,他不配触碰她的裙角。他爱她就像爱他的妻子,他的亲生姐妹一样。
这里戴维森已经开始被汤普森吸引,而汤普森呢,对戴维森产生了奴隶一般的顺从,可见,戴维森对待汤普森的行为和教化方式该是多么震撼的?
如何让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如此改变呢?
她居然开始期待她最开始恐惧的三年苦难。她不修边幅,她忍受不了戴维森的离开。
这是否又是精神上的PUA?我们无从得知,只能看着文章去猜测,猜测他们发生的事情。
最后就是所有事情的反转,在大家都人物戴维森成功教化汤普森的时候,戴维森死了,自杀死亡。
而戴维森夫人,脸色惨白,但是眼睛是干的。她没有哭,对于自己的丈夫的死亡没有泪流,是不是她对丈夫的行为是知晓的呢?
在所以事情都变得扑簌迷离的时候,汤普森小姐的音乐又重新响起来,她表情不屑,语气鄙夷和仇恨:
“你们这些男人!你们这些肮脏下流的畜生!一个个都一样,一模一样。畜生!畜生!”
小说有着大量的留白,让人根据只言片语去想象整个事件的发展,在虚拟中延申了小说的长度,给了读者去审视主角和人性的机会。毛姆不直接告诉你,人性究竟是如何的,她只是讲了一个教化失败的故事而已,而故事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人性,确实是一种复杂又神秘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