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 陈忠实《行走人间》之第六章 生命之雨

读 陈忠实《行走人间》之第六章 生命之雨

作者: 雨润兰心 | 来源:发表于2025-10-10 21:54 被阅读0次

      陈忠实《行走人间》第六章《生命之雨》以“雨”为线索,通过“雨”串联起对生命状态的感知(如出生时的酷热、雨中的孤独)、对亲情的回忆(母亲的照顾、父亲的怀念)及成长中的文学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真的思考与对“生命之雨”(滋润心灵的力量)的向往。

      主人公(陈忠实)天性对雨或雪有着强烈的感知——一旦雨雪降下,便会产生“刻不容缓走向田野”的骚动。文中描述了一次雨中行走的经历:他沿着家乡的河水在沙滩上漫步,看到野苇子茸毛飘落、蒿草由绿转灰的萧瑟,远处有人涉水过河(性别被雨雾模糊);路过沙梁时,遇到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看守羊的女人,其外貌粗粝(满脸皱纹、皮肤皴黑、骨骼硬实),他下意识地数羊(七只倒瞅成八只)以避免尴尬,而女人始终不看他,让他觉得自己“不过是一只羊”。

      母亲的讲述:母亲回忆他出生时是“三伏天午时”,落地半个时辰便全身长满密密麻麻的热痱子,只有嘴唇侥幸没长却起了苞谷粒大的燎泡。母亲整个夏天都在替他撕揭痱子干壳,感慨他“落生时辰太焦躁”,要是当时下雨就好了。

      而他与父亲的巧合:他与父亲同为“马”属相,且同月同日生、时辰均为午时,由此猜测父亲出生时是否也经历了同样的酷热。

      他想写一篇小文章悼念父亲(如草芥般无声度过一生的农民),但刚有念头,“如潮的记忆便淹没了他”——父亲是“一本书”,而非一篇小文章。他深深懊悔:直到父亲去世,才发现自己从未太在意父亲。起初以为是因为无法对父亲寄托依赖、未发现其伟大,后来醒悟:是因为“绝对的心理安全”(对父亲的天然依赖),才会忽略。父亲死亡的情景令他永难忘记:食道被异物堵死,庞大的躯体日渐萎缩成“干枯的死树”。

      二十岁时,他怀着宏大的文学梦,却在自信与自卑间挣扎(“五十对五十折磨着他”),便有了独自在雨雾中散步的欲望。他坐在河边,遇到一位干部的小女儿(随父亲下放锻炼),女孩问他“饿吗”,他答“渴”。几十年后,在全国性文学集会上,中年的女孩重逢他,提到“情急之下用了你的‘生命之雨’回复别人”,呼应了“生命之雨”的主题。

      《生命之雨》以一滴雨折射出陈忠实的文学宇宙:关中平原的苦旱是他创作的土壤,父辈的沉默是他精神的河床,而书籍则是他终其一生采集的云层。当他把“汽笛·布鞋·红腰带” 的个体记忆锻造成人类共通的生存寓言时,那些落在灞河岸边的雨,早已化作万千读者心中的雷鸣。

生命之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 陈忠实《行走人间》之第六章 生命之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ou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