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杭州
清晨的窗前,满眼的新绿。一只麻雀落在窗棂上啾啾地叫个不停,我移动眼光寻去,它扭动脖颈,左瞻右盼,是看到我吧,“簌” 地一下飞远了,落到满眼的新绿里,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可眼神丢到了大团大团的绿云里,随着绿意不知不觉地延伸,竟伸向了远方。
林徽因曾言“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熟悉老宅,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此时我的眼神,我的心,是被远方的城给牵走了。满心的想念,满心的牵挂。
那时正是杭州的早春,我和儿子在这座城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每天,我们在温润清新的空气里徒步,从一处新绿走向另一处新绿。走着走着,街边巷角便会寻出一处文化古迹来,这座历史名城的魅力就在于经常给你出其不意的惊喜。在去胡雪岩故居的路上,我看到一座石桥,古色古香的,就觉得不简单,抚摸着石碑,仔细一看为“三圣桥”。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高永能、景思谊、程博古三位将军,在银川防御西夏入侵,均战死疆场。南宋时,朝廷将三人追封为王,建庙祭祀,称为三圣。哦,三圣桥,原来是南宋的古董,是为纪念三位精忠报国的将军而建。而今,桥边的居民们安居乐业,几树梅花,倚着一丛翠竹正开得精神。
林风眠故居
植物园对面的“林风眠故居”,掩映在绿树之间,一座古朴的法式小楼,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这也是我们走步间遇到的,没有刻意的安排,悄然遇见的美好。我们步入楼内,一切如旧,还是当年的陈设。我站在画作前,静静地欣赏林先生的遗作。
林风眠画作
林风眠画作
先生的作品,线条简洁,灵秀纯粹,一幅画就是一首诗,给人超然脱俗之感。他中西融合的艺术创新,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发展思路,创造了绘画典范,他是一位“睁眼画梦”的艺术大师。
从杨公堤回来的路边,有一座“盖叫天”墓。墓前立有石碑坊,上书"学到老"三字,两旁楹联为"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盖叫天,又是何许人也呢?
盖叫天是著名京剧表演大师,其表演艺术以武生戏为主,主张武戏文唱,自成盖派特色,有"江南活武松”之称。
最喜欢这种一边漫步一边寻访、一边观赏一边学习的感觉。我们在徒步的同时和这些隐匿着的洞天不期而遇,接着便引出一个历史名人,或是一个文化典故。
在杭州游逛的日子里,我们或者乘坐公交,或者徒步缓行。宛如当地市民感受着生活的日常。我们去居民区深处的“知味观”吃早餐,东坡肉好吃,去吃了三次后,就再也不想吃了,我至今还喜欢着那儿的猫耳朵,清清淡淡的,味道却好得很,儿子则心里记挂着小笼包和鳝面。
知味观记忆
我们还去当地的菜市场买水果,第一次在那吃丑橘,他们叫“丑八怪”。看小商贩如何做春卷,如何杀鳝鱼。杀鳝是很血腥的,把活鳝头尾固定在板子上,就那样剖开,满眼鱼的痛苦扭曲,满眼的鲜血淋漓。我捂着儿子眼睛不让看,这小子正看得起劲儿呢,把我手推开,杀鳝的人笑嘻嘻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唉,感受人家江南的日常生活吧,别介意了。最喜欢的是去文二路图书大厦,坐沙发上点个芒果慕斯,边吃边看书,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在阅读中悄悄地溜走了,在这里阅读是那么地惬意。
茅家埠之春
去过西湖那几个大景点, 我们避闹取静,去了茅家埠。一面是翠绿的龙井茶园,一面是静谧的湖水。漫步时,天下起了蒙蒙的细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细雨织就的轻纱中,茅家埠的山水如画,移步是景。烟波浩渺中,楼台亭榭,梅花绿竹,点缀其中,浓妆淡抹的江南小景美得让人心动。杭州的茅家埠是一个让人去过就能梦到的地方。
茅家埠之春
我前后去过两次杭州,每次去过便不想离开。这座城,她因为西湖而闻名,却不仅仅因为西湖而动人,她最迷人之处在于丰富你眼睛的同时,丰盈着你的内心。就像一位美人,拥有着绝世美貌,还拥有着让你想探寻究竟的强大内涵,于是我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