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清官海瑞被称为“海青天”,做官期间始终保持着绝对的清廉,其毅力着实令人惊叹。据说他去世后,后人整理他的家产发现其总数竟不足二十两!
海瑞因一份奏疏而名声大振,奏疏中提到:“长生不可求,皇帝陛下却整日和道士相混,不过是听信迷信,这是极其不正确的。”据说海瑞在递上这本奏书之前就买好一口棺材,随时准备“为国牺牲”,可谓是以死进谏。 但是无论皇帝是求长生还是炼丹药,都是他的自由。身为人臣再如何为国家着想也轮不到其限制皇帝的自由。此奏疏换来的是海瑞十个月的监狱生活,当然他也因此被世人标榜为“忠臣的象征”。
类似限制人身自由的例子还有海瑞公布的“督抚条约”,条约规定:
境内成年男子一律从速结婚成家,不愿守节的寡妇应立即改嫁,溺杀婴孩一律停止。巡抚出巡各地,府县官不得出城迎接,但巡抚可以传询耆老听取他们的控诉。巡抚在各府县逗留,地方官供给的伙食标准为每天纹钱二钱至三钱,鸡鱼肉均可供应,但不得供应鹅及黄酒。境内的公文今后一律使用廉价纸张,过去的公文习惯在文后都留有空白,今后也一律废止。自条约公布之日起,境内的若干奢侈品都要停止制造,包括特殊的纺织品,头饰,纸张文具以及甜食。
可见海瑞有强烈的限制富户过多缩小贫富差距的理想。这样的规定,一来没有考虑社会实际情况,本来存在的社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二来极大限制了人的自由。人人都渴望自由,这条规定的具体实施效果,可想而知了。也因为海瑞的这个理想,他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喜爱,但实际做的事情只有打击豪绅富户。即使在短时间内贫富差距确实变小了,实际上达到的却是一种普遍贫穷的效果,也不怪乎获得后人“志大才疏”的评论了。
在我的词典里,我更愿意使用“瞎逼忙”形容海瑞。虽然海瑞本人毅力惊人,有着自己恪守不移的原则,也的确有心系天下的决心,但实际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不外乎:“想要用形而上的道德理论使社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运转,这样没有现实支撑的理想终究只是理想”。
注:历史事迹参考自《万历十五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