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本意纯洁高尚,不慕名利,不愿同流合污,现多指不随波逐流,能独善其身。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读书人自古地位极高,受人尊重,哪怕是今天也是一样,虽然大学生遍地都是,可每一个能够成为大学生的学子比起那些高中辍学的人都是会令人高看一眼。
在古代,有着明确的阶级划分,士农工商这四个等级正是统治者给治下百姓分配的四个等级,其中的士指的正是士大夫,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统治者为了招揽人才治理国家,就必须礼贤下士,历朝历代那些贤明的君主都是求贤若渴,“文王梦熊”的典故就是圣主得遇贤臣的征兆。
在这种大环境下,读书人自视清高,敢于藐视权贵,但也有文人相轻的通病。
在民国那些大师中,刘文典的狂狷是出了名的。他的事迹,我知道有两处。
“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 他该拿400块钱, 我该拿40 块钱, 朱自清该拿4 块钱。可是我不会给沈从文4 毛钱! 他要是教授, 那我刘文典是什么? ”
有一次遇日机空袭, 刘文典在跑警报途中见沈从文也往山上跑, 便对沈说:“你跑什么跑? 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 我被炸死了,就没有人讲《庄子》; 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的希望。可是该死的, 你干什么要跑? ”
可是今天 ,好多的读者更喜欢那个“乡下人”沈从文,他用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丽优美的文字,精心描绘出来的千里沅水及各支流两岸灵秀的风光和湘西人民独特世态人情的画轴。
无数的读者沉醉于《边城》与《呼兰河传》中,沈从文与萧红,都是很纯真的作家,他们的文字也同样纯真、空灵,有泥土的芬芳,写的很真实的人生,散文诗一样优美,读的时候脑海中也会出现一些画面。
当然刘文典欣赏的陈寅恪、冯友兰以及他本人都是值得我们推崇的,他们的学问皆博大精深,但太过恃才自傲的人难免让人觉得有些无趣。
想起了孟子那句:“望君不似人君”,李白喝醉酒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百多位皇帝,“不似人君”的,多于牛毛,而在历史长河中,最终会名垂青史,被后世人景仰的还是那留下璀璨光芒的读书人,而帝王,你若不是尧舜禹汤那样真正爱民如子的好皇帝,算个鸟。
比如司马迁与汉武帝,在历代史学家与读书人心中,无疑前者更伟大,因为他活得更长久,所以最终史圣,还是战胜了残暴的汉武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