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往事

作者: 雕栏月正明 | 来源:发表于2020-06-12 22:48 被阅读0次

      他是一位生在江南的诗人,风流如他,才华如他。乘一叶小舟,潇洒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烟雨中,品味着人间世事,笑看云卷云舒。

  他生的俊朗,且富有才情,未至弱冠,便以诗名传遍江南。他的父亲经营着丝绸生意,两位叔伯又在朝为官,本就生性风流的他亦经常流连于江南大大小小的舞榭歌台,闲暇时狎妓作乐,酒至兴处,提笔即成四韵,所写的诗词便成了各个教坊竞相传唱的曲目。由于长得俊朗,又有才华,这些楼阁中的歌妓对他也十分喜爱,渐渐的,他便成了这里的常客,亦成了许多名妓的座上宾。

  20岁那年,他应了父亲的要求,去参加科举考试,由于生性放荡,来到京城后便结交了许多权贵子弟,与他们时常在各大名楼中寻欢作乐。就在科举考试的前一天,他依然与几位酒友沉醉在醉仙楼的声乐中。后来幸得同行的家丁前来寻他,才没有误了时辰。可是,沉迷酒色一夜的他,来到考场那有什么精力来应试,最后他也只是草草的写了一两首诗,才得以应对。后来,皇榜贴出,他只得了第九名,是个举人。当时消息传来,他还是叹了口气。虽然考取了一官半职,可生性放荡的他却不想做一个小官。要做也要做个大官,于是他没有去应诏,依然流连江南寻欢作乐。

  她生在一个普通农家,十岁的时候不幸失去了父亲,家中还剩下母亲和哥哥,她身世不幸,却长得十分的美丽,虽着一身朴素且破旧的衣服,但在人群中依然可以看出她不凡的身段。由于早年丧父,她很早就开始学习织些丝绸来贴补家用。虽然她年龄不大,可是织的绸缎却十分精美,比常人织的要好很多,经常可以换得很多的银两。于是每次卖完新织的绸缎,她都会郑屠户那里买一些三肥七瘦的臊子,回家包饺子吃。她每次包的饺子不会太多,总是先紧着母亲和哥哥吃,自己只吃五六个,然而,母亲每次都会把碗中的饺子分给她一半,而她一边推着碗,一边说自己已经吃饱了,母亲也只好做罢。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虽然看似辛苦,但却十分快乐。

  一天,她一如往常拿着已经织好的几匹丝绸来到店里去卖些钱。而这次她进的丝绸店,正是他父亲所经营的那一家。那一天,他正好在店中挑选布匹为他的母亲做衣裳。这时,门外进来了一位衣着破旧,但生的美丽的姑娘。

  “店家,你们这里收绸缎吗?”她一边问着一边向店内探着脑袋,活像一只害羞的鸟儿,娇嗔惹人喜爱。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正望着她。声音细柔婉转,如清晨黄鹂的低鸣,他放下手中的丝绸走去她的身边。

  “姑娘,可否让小生看一下你手中的绸缎?”

  “嗯,请问公子是……”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店里的掌柜便对她说:“这是我们家老爷子的大公子。”

  “多有冒犯”她低着头对他说。

  “不碍事,姑娘,我可以看一看你的绸缎吗?”

  “好的,公子”

  他在篮中拿出一段鹅黄色的丝绸,上面绣着许多小巧精致的纹路,纹路的样式十分精细,他摸了摸丝绸,十分的细腻柔滑,虽然他见过许多品种的丝绸,但是像这样品质的丝绸,实不多见。他从怀中掏出十两银子,买下了她所有的绸缎,并嘱咐她以后把绸缎都送到店里,他一定会出高价购买。她十分兴奋。谢过了他便回家了。他拿着买来的丝绸,让店里的裁缝为他和母亲各做了件衣服,衣服做成后反复的欣赏着,边称赞边小声说“这么漂亮的衣服,娘一定会喜欢的”。

  此后,她经常来到这家店送新织的丝绸,而他,每次都会在店里等她。日子久了,他对这位心灵手巧,又如此美丽的姑娘,心生爱意。而她也对这英俊的公子暗生情愫。说来奇怪,这世间竟有一人可以让这位风流才子,为之心动。可是他也不知怎么的,就喜欢上了这位农家姑娘,就在那一夜,他伴着月光,为这位姑娘写下了一首诗:

  指挑清丝纺精纱,

  绣成锦缎迷京华。

  凡人不知阁中女,

  更是人间第几家。

  第二日她又来到这家店,在他付过银子之后,他向她递上了这首装在信封中的诗,并让她回家后再打开。虽然她是位农家姑娘,可是她的母亲却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这小就教她读书认字,她也很聪明,很早就读完了四书五经。再到后来,由于父亲的突然离世,她便没有继续学下去,她虽然知识浅薄,但也看懂了诗的意思,本不想和他回信,但是心里却不住的在想他的容貌,那英俊的脸庞,那柔美的眼睛,让她感到世间万般事物,亦不过如此,想到此处不禁脸红起来,那殷红的面容如新熟的蜜桃,让人禁不住想去咬上一口。思量过后,她铺纸提笔,也作了一首诗:

  婢女轻纺只粗纱,

  拙绣不曾迷京华。

  若问人间何处宿,

  不是城外一两家。

  她反复的读了几遍,又工整的写在了另一张纸上,装进了那个信封。

  第二天,她很早便开始了纺织,因为只有把这几匹绸缎织完,她才有理由,有机会再见到他,于是她加快了速度。

  经过三个不眠不休的日夜,她终于织完了剩下的绸缎。她带着织好的绸缎并那封信,又来到了那家店,他早已在店里等了不知多久,他不知道,她看了这首诗,会不会再来于是他便天天守在这里,盼望着佳人到来。终于,他等到了她。和往常一样,她给了他丝绸,他给了她银两,不过在他们的眉宇间似乎传递着什么,男子柔和,女子温婉,两人如水中月又如镜中花,说不清又道不明两人的心思。当她走了之后,他在丝绸里发现了这个信封。读完诗之后,他思考了一会儿,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他在城东的糕点铺预订了一盒上好的茶点,又在城南王二的店里,预订了一只烧鹅。

  回到家后,她左思右想,不知道他有没有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他会不会来呢,不行家里这么破败不能让他来,不行,要是他不来找我该怎么办呢……”母亲似乎看出了她的心事,于是便问她:

  “女儿,是不是有心事。是不是因为哪家公子烦脑?”

  他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害羞的说了一句“是”。

  “女儿啊,如果你看上了他也看上了你,那就跟他吧,我和你父亲就是两情相悦,但是家里不同意,到最后私奔到这里的,我们不后悔,可是我不希望你后悔。”

  “女儿明白了”她点了点头。

  夜深了,她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亮,望的出了神,在那皎洁的月光中,她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那双柔美的眼睛,他也没有睡觉,静静的躺在床上,心里不断想着明天的情景,一遍又一遍的猜测她的神情。

  第二天,他取过东西后,便向城外的第三户人家走去。这是一间有些破旧的茅草屋,虽然不大,但庭院却十分开阔。他敲了敲门,她听见敲门声,很兴奋的穿过庭院来到门前,可是她却没有马上打开门,她把手放在门上,又放了下来,就这样好几次后她听着敲门声越来越稀疏,心里以为他要走了,便立刻打开了门。他站在门外,只是站着。

  “公子,快进来吧。”

  他们一起走入正堂,他拜见了她的母亲。

  “小生拜见尊母。”

  “公子见外了,不知公子是?”

  “母亲,他就是出高价收买我丝绸的公子。”她抢着说道。

  “正是”他点了点头。

  “哦,不知公子到访有何贵干”

  “实不相瞒,在下看上了贵府的小姐,今日到此想为自己说媒。”听到这里,她在旁边笑了笑。

  “哪有自己为自己说媒的道理?”

  “说来也是,如果尊母瞧着我这不懂礼节的女婿还顺眼,那我便择良辰吉日,找位有名望的媒人前来说媒,不知可好。”

  “也罢,若是公子与我家小女真的情投意合,那这事也不打紧。”

  “那是自然,在下如果不与令爱情投意合,又如何会寻到府上来。”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容我先问问女儿再做盘算,请公子回避一下。”

  “诺”

  他出了房门,屋内只有她和母亲留在那里。

  “女儿啊,你是不是真的中意他?”

  她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那你听我一言,我看这位公子长得英俊,他府上有做着营生,不免有些风流,我怕你日后可能会吃亏受气,你可想好,这人可能是个薄情郎。”

  她想了一会儿对母亲说:“母亲不是说过,你和父亲不也是两情相悦才在一起的吗,你看他这么喜欢我,而我又……”说着说着她便脸红了。

  “母亲,就算他是个薄情的儿郎,女儿今生也跟定他了。”

  母亲看劝说无望,便说:“也罢你若是真心喜欢他,我也不拦你,你跟他去便是。”

  她笑着点了点头。

  母亲把他请到屋内,应下了这门亲事。他自然十分高兴,并承诺此生定不负她,母亲只是点了点头,微微笑了一下。

  回府之后,他向家里说了自己要娶亲的事,他们听说要去一位农家女子,或暴跳如雷或当面指责。他的父亲得知后,对他十分恼怒,可转念一想,他取亲之后也就不再花天酒地,招惹是非了,这样也好,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仔细询问了这位姑娘的情况。而他的母亲便不那么好说话了,他眼见着没了法子,便请来店里的掌柜帮忙说话,因为那店里的掌柜是知道她的情况的,请掌柜来帮忙,也可以让母亲更加信服,听了掌柜一番言辞后,母亲也有些松了口,不过母亲提出了条件:

  “想要娶这位姑娘也行,你要依母亲一件事。”

  “别说一件,十件、百件,儿都依得。”

  “那好你娶了这门亲以后,要找些事情做,毕竟你也有了家室,没有一两个得钱的法,别人会笑话的。”

  “此事母亲不说,儿也会去做的。”

  “那好,这门亲,娘也应下了。”

  “叩谢母亲”

  得到父母的准许后,他便找了个吉日,找了当地有名的媒人去她那里说亲,事情自然十分顺利,几日后的一个良辰,他便派人下了聘礼,定了结亲的日子。

  对于此事,全府上下自然不敢怠慢,从结亲的前一个月便开始准备,打扫屋子,张灯结彩,置办家具用品,一样也没有落下,他的父亲和母亲在写着请帖,他的两个弟弟也在帮忙张罗着,全府上下好不热闹。

  她在家里也没有松懈,她的哥哥和母亲忙着为她购置衣装,左右邻里也前来帮忙,只一门亲事不知要惊起多少人的注意,又不知要有多少人来张罗。

  就这样,他们两家忙了整整一个月。结亲是人生大事,两家自然都不敢懈怠。虽说过程来得简单,但应尽的礼数,应有的排场自然一样也不能少的。

  忙着忙着迎亲的日子也就到了,结亲那日,他府上自然是人满为患,连两位做官的叔伯在百忙之中抽身前来道贺。府上热热闹闹,人们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就在这时,接亲的队伍也来到了府门前,锣鼓声夹杂着鞭炮声,盖过了热闹的人群。他骑马走在前面,身着红衣,满面春风,胸前的红绣球彰显着今日他与众不同的身份。他身后是长长的队伍,当然,那队伍中间由八位轿夫抬着的花轿里,坐着的是她。她着一身红裳,盖头下藏着那张可人的脸。这是她人生第一次坐轿子,所以她十分的小心,生怕出了什么事。当然,她的心里也像他一样十分的喜悦,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长长的队伍在府门前停了下来,他下马,她被随身的婢女领出了轿。他们携手一起穿过前院来到中堂拜见父母,在仪式之后,她被送到了新房中坐下,而他便在院中与众位宾客饮酒同欢。

  吃过酒饭后,天已昏黑。他喝的大醉,回到了屋内,拿起放在桌上的秤杆,挑下了她的盖头。在烛火的映衬下她光鲜亮丽,国色天香。本就喝醉了他看着眼前这般美丽的女子,以为是天仙下凡,连忙向她跪拜,她微微一笑,把他扶到床上,给他倒了杯茶水让他喝下。

  这一夜月满中庭,正是人间最美的风景。她成了他的妻子,他成了她的丈夫。

  第二日两人共同去中堂拜见父母。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媳妇生的这般美丽,自然十分欢喜,他两位弟弟也拜见了这位新嫂嫂。他们全家一起用过了早餐,这是她在这个家里吃的第一顿饭,这也说明从此以后,她便是这家的人了。全家一起其乐融融,真是羡煞旁人。

  之后的日子里,她在家里十分勤劳总是帮着做事。母亲对她也十分喜爱,总是劝她不要这么累,要注意休息。可是,她依旧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她经常帮家厨做饭,而且做的饭十分可口。几位弟弟和父亲对她的厨艺赞不绝口,的确,她是一位好儿媳。家里的家丁对她也不住的夸奖,所以,她与家丁的关系也很好。而他,自从娶了她之后,便去了父亲的店里帮忙。父亲有时出远门,这店里便由他打理。他是个新手,但是他自小聪明,学的也快,几家店铺在他的打理下,井井有条。很快,他的父亲又在城中开了两家分号,最大的一家店便由他来打理,而他的父亲和两个弟弟去打理那两家了。

  日子就这么过着,他与她的感情越来越美好,家中生意也越来越好。慢慢的,到了年关,家家都贴上了新春联,挂上了红灯笼。全城一片喜气洋洋。这是她在这里过的第一个新年,她心中十分挂念家中的母亲和哥哥,但是却不能回家陪伴,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新的一年就这样到,大年初一,城中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忙着去拜年,他与两位弟弟,也出去拜年,而她与父母则在家中招待客人。到了大年初三,是她回娘家的日子。夫妻二人带着礼品回到了她的母亲家。城外相比城内就没那么热闹了。来到家门口,他发现了家里没有挂上灯笼,房子也比以前破旧。他们进了门看到母亲在屋中坐着,而哥哥却在院中发愁。哥哥见他们来了,立刻将他们迎入房中。母亲起身相迎,他们在屋内坐下,他便向哥哥问了起来:

  “新年伊始,兄长为何闷闷不乐啊?”

  “妹夫有所不知,我之前为城东的王家帮忙种地,每年也有着几十两银子的收入。可谁知前几日,那王家的老大却不让我帮着种地了,我失去了这活命的营生,以后可怎么过日子啊!”说着说着,哥哥便叹起气来。

  他听后便说:“兄长莫愁,在下家中正有一块地闲置着,不如就赠予兄长了。”

  “那怎么行呢。”

  “有何不可,那地闲着也是闲着,让兄长去种,父母自然放心,如若兄长以后不想种了,再来还便是。”

  “那好吧,那就多谢妹夫了”

  “哪里,哪里”

  “兄长,我看这屋也有些破旧了,不如我给你们盖个新房吧。”

  哥哥连忙挥手说“万万不可,妹夫已经赠予我土地了,哪能再让你盖屋呢。”

  “兄长见外了,我为哥哥和母亲盖个新屋天经地义,也算是尽孝心了,兄长莫要推辞。”

  她也在一旁说道:“哥哥你就依了他吧。”

  母亲和哥哥也只好同意了。

  十日之后,他亲自把母亲和哥哥接到了他的家中,然后又找了数十位工匠来盖房子,三个月后,一座新房,便盖好了。这是二院三屋式的格局,虽然不大,但却十分精致。哥哥和母亲看后连连道谢。他又找人置办了些家具,而且经常去那里转转,问是否还有什么需要。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五年只是转瞬间。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有了微妙的变化,渐渐的,他有些厌烦了她,可她对他的爱却一成不变。慢慢的,他们也时常争吵,只是因为她一直没有怀上孩子,他与她便疏远了。他又回到了曾经的风流时代,看来风流是他的天性,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他又开始流连于各大楼阁。城中翠红院来了一位美人,长的美丽,又能歌善舞。他便经常来这里寻这位美人。日子久了,他便常常夜不归宿,整日与这位美人饮酒作乐。她也对此生疑,但不知道去了哪里。一日与他同行的家丁前来告诉她实情,得知此事后,他便去找了父母说明情况,其实父母也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并且说过他数次了,可是他依然如此。

  一日,他回到家中,她跟他说起了此事,并劝她不要再去了。可谁知,他大怒对她一顿训斥,又打了她。并对她说要娶那位女子为妾,她伤心欲绝,而他夺门而去,又去了翠红院寻那位美人。她哭了一夜,想起当年母亲所说的那句话,她十分后悔,不错他是个薄情的儿郎。

  第二日,她收拾好了东西,告别了父母。可是父母和家里的佣人都不愿意让她走,但她执意要回娘家,众人也没有什么办法。走之前,她在房内为他留下了一首词:

  丑奴儿

  轻狂错把生平任,一见倾心。一见倾心,泪染痴情不知人。

  无情徒感秋风近,识遍人心。识遍人心,唯见人心似海深。

  她走了,带着她的回忆走了,带着她的爱情走了。她回到了城外的母亲家,这是他曾经为母亲盖的房子,现在想来,那时的他是多么的俊朗、善良、美好,可是现在他变了。她不想再去回忆什么,她进入了房内,母亲依然坐在那里,不过头上多了几丝白发,母亲见到她独自回家并没有感到惊讶,还没等他开口母亲便说:

  “什么都别说了,母亲猜出来了,回来就好,别去想了。”一瞬间她的眼泪便倾泻而出,她趴在母亲的腿上大哭起来,哭得令人心痛,就这样她在家中住下了。

  而他回到家后得到了一顿父母的责骂,可是他却无所谓,并对父母说要娶那位女子为妻,父母怒不可遏,父亲仰手便去打他,可谁知却摔倒在地口吐白沫,他与母亲见状,立刻把父亲扶到床上,又请来了郎中。

  郎中说这是火气上攻,一时昏迷。需要静养,又开了几副药。这几日母亲一直在家中照料,而他便日日去寻欢作乐。当他想对这位女子提亲时,她却拒绝了,原因是他已有家室,可是他却对她说,他可以为她把妻子休掉,她眼见敌不过他的坚持,只好对他说了实情,原来它已经应了刘员外的婚事,对他并没有动心。他听后大失所望,便起身离去,当时正值数九寒天,老天爷不知情的落下雪来,他一边叹气一边往家赶,在路上打了壶酒,边饮边行。回到家后,面对空空的房子,他落泪了,这是他第一次落泪。他伏在桌上失声痛哭,这是他才发现她给他留下了那首词。他后悔了,不该让她离去,他提笔而起写下了一首诗:

  雪花谣,离人伤。

  一樽酒,泪两行。

  泪罢寻人知何处?

  犹悔当时只寻常。

  夜深了,他依旧在饮酒,他希望自己可以喝醉,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什么都忘了。

  第二天他去拜见了母亲和父亲,跟他们说要去将她寻回,母亲自然十分高兴,但父亲依然昏迷。他来到了最熟悉的那户人家,他去敲门,门开了不过为他开门了不是她。

  “妹夫,你怎么来啦。”

  “兄长,唉,都是我的错,让令妹负气回家,今日特来谢罪。”

  “快进来吧”哥哥把把迎入屋内。

  “不瞒妹夫说,这几日小妹在家,不吃不喝,整日在房中纺丝绸我们都劝她好几次了,可她就是不听。”他们一边说着一边来到正堂,他拜见母亲后,便去找她,可是她见是他来了,便紧锁房门,任他如何央求,也不开门。他只好离开,让哥哥把那首诗转交给她。

  看到这首诗后,她流下了泪。她知道,他后悔了。可是,她无法原谅他,他伤了她的心。

  第二日,他又来拜访,她依旧没有开门,他让哥哥将曾经他们两人相互写答的两首诗转交给了她。

  她又回忆起当时她害羞的场景,多么美好,可是现在却……

  第三日他又来了,不过这次她打开了门。他进入房后将她拥入怀里,他向她诉说着歉意,并向她说了父亲生病的事情。他听后大惊。终于,她还是原谅了他,并让他明日来迎她回家。

  他十分兴奋,高兴的回去了,在路上,他一时兴起,在一家酒馆喝了几壶酒,可是他还没喝多少就醉了,他满心欢喜的往家里赶,路上他望见了湖中的月影。那月影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美丽。渐渐的那月影便化成她的模样,他大惊,纵身跳入水中,这一跳便再也没有上来。

  第二日,她得知他已经丧生的消息失声痛哭。,从那日起,她便害了一场大病,几日后她也随他去了。

  江南又下起了雨,不过这场雨连绵了三个月。

  后附词一首:

  菩萨蛮

  金銮不事阍人语,紫烟生尽闻天雨。疑是翠云光,现伊绿水旁。

  惊起昨夜又,小楼寻红袖。今宵且尽欢,明朝君莫言。

相关文章

  • 江南往事

    江南烟雨楼,水面泛波澜。青山满目、雨朦胧。莲社无人、楼已空。烟雨也痴缠。江上筏舟,摆扇轻摇、山水映在红装上,细雨沁...

  • 江南往事

    秋已经有一些深了,进入十月以来,大多的日子是烟雨迷蒙的,这烟雨江南的名片还真的是货真价实——四季如此。 在故乡生活...

  • 江南往事

    江南流水埋落花 落花葬天涯 临安回眸少年事 寒月夜,不相思 蛾眉如柳面如画 半点朱砂藏 红叶卷帘床榻凉 西湖雨,落...

  • 江南往事

    又是一季江南雨, 乌檐尽湿, 风起水雾如烟, 老街倚阑侵润一身翠。 庭院深幽, 沉香旧事难平。 与友小叙回眸忆非昨...

  • 江南往事

    他是一位生在江南的诗人,风流如他,才华如他。乘一叶小舟,潇洒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烟雨中,品味着人间世事,笑看...

  • 江南往事

    江南烟雨楼 水面泛波澜 青山满目、雨朦胧 莲社无人、楼已空 烟雨也痴缠 江上筏舟,摆扇轻摇 山水映在红装上 细雨沁...

  • 江南往事(一)

    目录 安泰六年,益州锦城多了家叫绮罗楼的青楼,杭州谢家却少了位排行十八的嫡小姐。 那年谢绮罗十八岁,待字闺中。 而...

  • 江南往事(三)

    韩芳际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在谢家住了下来。 除了韩芳际和谢家原来的马夫,大家都很高兴。 杭州城的大小酒楼老板也很高兴,...

  • 江南往事(四)

    那叫樊思离的不速之客如同扰乱春梦的夜风般了无痕迹。 然而春梦还在继续。 接下来三日,韩芳际依旧和之前一样,为谢绮罗...

  • 江南往事(五)

    六年前,凉州突然出现了一名叫韩芳际的郎中,因为其风流韵事甚多,后来江湖人称寻芳公子。然而在成为寻芳公子前,韩芳际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南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li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