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修养,就是君子之风,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是发乎于内心,是一个人自身修养的外在表现,是知行合一的境界。
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修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孔子2000多年前就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假如一个人,他在外边礼让出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为老弱孕妇主动让座,做到彬彬有礼。可是他在家里,却不愿主动帮助父母刷锅洗碗,对父母和颜悦色——那么,可以说,这个人肯定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跟朋友同事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兄弟姐妹们不能谦让关爱,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修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感恩之心,不能对父母嘘寒问暖,报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修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对妻子或者孩子们大声呵斥,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
孔子被弟子们称为“温、良、恭、俭、让的人。
一个有修养的人,必定从心里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修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上级领导还是同事下属。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有修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甚至溜须拍马。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
有修养的人,对人真诚,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轻许诺言。有修养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言谈举止都保持一致,谦虚谨慎。
优雅的君子风度,是家风家教的体现,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雅、更美好的愿望,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