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设置的任务是:如何让她在一分钟之内自愿脱掉衣服?
很多候选人都在寻找方法,因为他们总以为面试就是回答问题,以为只有找到了方法才能得到“奖励”。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秘密,是行为背后的目标。人不缺方法,缺的是目的。
面试官问的是“怎么”,真正要问的是“为何”。她脱掉衣服要达到什么目的?只要达到目的,是不是脱衣服只是其中一个选项。把“脱衣服”当作任务来完成,只会走进死思维的胡同。这不是执行力,而是僵硬。
这些不是现场思考的,而是平时思考养成的习惯反应。在面试现场遇到这个问题,脱口而出的可能是:
“脱衣服的目的有很多可能性,比如有的人是因为房间热,有的人是出于礼节,有的场合是为了换衣服,只要您能透露一下脱衣的意图,我就能完成这个任务。”
总之,要把这个“任务”切换成“方法”。任务是“唯一”,但方法是“之一”,是有选择的。只要知道“脱衣服”是为了什么,就不必把对方的要求变成呆板的任务。
候选人要展示的,不是毫无竞争力的“执行动作”,也不是各种想当然的“方法”,而是动作背后的思维习惯。
任何一个面试过程,双方都在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1)我在找什么?2)怎么找?
面试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是属于“怎么找”的范畴,那些听起来怪诞的要求或者问题,却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人的习惯思维。点评,回避,谩骂,或者如实回答,都是自己思维习惯的外在表现。
你听懂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