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教育的事业中,一位基础教育教师曾面临自身的情绪低谷与孩子的成长困境。偶然间,她与王薇华博士“幸福力教育”相遇,从“不知”走向“知道”,学会以积极心理学重塑亲子关系、修复自我内在秩序。她的转变并非奇迹,而是学习的果实。这段真实经历,或许也能为身处同样迷茫中的你,点亮一盏温暖的灯。
一、自我介绍
不知从何时起,我陷入了抑郁,又经历了孩子辍学、躺平、再到重新上班的过程。2024年秋天,王薇华博士对“烦”字的解读深深触动了我:“烦,就是用火把每一页烧掉!”是啊,难道我的人生之书,就要这样一页页被烧毁吗?“不,绝不!”王老师的话语如一束光,帮我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撕开了灰蒙蒙的天幕,让我看见彩虹。我毫不犹豫报名学习,爱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家中重现笑容与笑声,仿佛鸟儿刚刚学会歌唱。我在学习中找到了与生活共鸣的支点,不断滋养自我。
二、课程回顾
三天二晚的高级5期线下课程,是一场幸福力教育的心灵饕餮盛宴。王薇华博士请来众多资深教授,内容干货满满,令我受益匪浅。田宏杰教授聚焦青少年情绪与家庭干预,提出“情绪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情绪才是问题”;张海音副教授带来积极心理学团辅实操;贾新超博士讲授积极心理学咨询方法的实践与运用;陈虹博士则讲解了积极语言的力量。老师们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通过生动的情景化教学,直观呈现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王薇华老师满怀大爱,幸福力教育沁人心脾、震撼心灵,让爱生根发芽。
三、课后感悟
田宏杰教授的课程让我明白,当孩子抱怨职场压力时,不应急于给建议,而要先共情:“听起来你今天确实挺累的”,再询问:“你想聊聊怎么应对,还是先歇一会?”尊重他的需求才是关键。工作中,面对发脾气的学生,我不再急于批评,而是蹲下来问:“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委屈?”先帮孩子命名情绪,再引导他处理情绪,效果远胜单纯说教。
张海音副教授的团辅实操启发我每周开展“优点轰炸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在家中也实践“三件好事”“三个优点”的分享,慢慢打开心扉,聚焦彼此优点,增进感情。
陈虹博士讲授的“语商五层次理论”让我反思以往对待孩子的方式——多是指责、批评、打压,本想用激将法,却将孩子推远。如今我意识到,无论家庭还是职场,都要“好好说话”,用积极语言搭建信任的桥梁。
王薇华博士解读了“幸福三宝”——微笑、赞美、拥抱,“健康三宝”——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情绪稳定至关重要,许多事在一念之间。陷入低谷时,不视其为终点,而是主动填满它。“快乐三宝”——需求、给予、戏精,以及“三情”“三谋”“三和”,尤其是“一米之内的关系”,都让我深有体会。
经历孩子从辍学、躺平到上班的过程,我意识到这其中正藏着亲子关系重塑的契机。用“幸福三宝”修复一米之内的温度:微笑、拥抱、赞美,看似简单,却能打破紧张。孩子下班回家,不再急着问“工作顺利吗?”,而是先微笑说“回来啦,累了吧”;看到他的一点进步,就认真夸奖:“房间收拾得真整齐,看着就舒服!”让他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对家人也不吝赞美:“老公,今天做的菜真好吃!”
“健康三宝”帮我调整情绪频道——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这不是压抑情绪,而是提醒自己:孩子有他的成长节奏。曾经因焦虑每天只睡三小时,精神恍惚,如今孩子能上班已是进步。想唠叨时,先深呼吸,默念“他有自己的路要走”。只有自己情绪稳定,孩子才不会因我的焦虑而紧张。
我从教30年,虽积累了不少经验,却缺乏系统理论支撑。如今被王老师引至幸福力教育的大门,面对带着家庭印记和情绪密码的孩子,我终于有了“解码钥匙”。借王老师的光,我积蓄能量,希望为家人与周围人带来温暖。
四、课后总结
王薇华老师讲授的积极心理学,不仅关乎个人身心健康,也深刻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追求有意义的快乐,建立乐观的思维模式,才能获得长远的幸福。这段短暂而美妙的学习,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借助积极心理学,我认识自我、疗愈自我、管理情绪、改善关系,努力向上、向善、向好、向美。
从“不知”到“知道”相对容易,从“知道”到“做到”还需持续修炼“内功”。我不求完美,但愿每日学习一点、进步一点。走过的路、学过的知识,终将成为照亮自己与他人的光。从此刻起,学习爱、成为爱、传递爱,拥抱美好的明天!
感恩人社部能建中心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和王薇华老师团队打造的“幸福力教育”平台,赋能万千生命;感恩遇见各行各业的优秀同行者!
作者介绍
李XX:家庭教育指导(积极心理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初级38期、中级14期、高级5期的学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