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书单读书
当别人说“推荐几本书给我”

当别人说“推荐几本书给我”

作者: 魔镜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6-09-18 16:38 被阅读170次

“书非买不读”

“书非借不读”,这句话在我这里不成立。“书非买不读”,才是我的菜。

买来的书,是我自己的,可以和他发生很多小故事。

<1> 听书声:拆开新书,在手里打个弯,感受书快速翻过的风。还有一种轻微的断裂声,纸张和纸张之间,第一次分开。翻第二遍,这种断裂声消失了。

<2>记时间:扉页上写下买书的时间;每一次开始读,都在旁边记录下时间;一本书读完了,写上“X年X月X日 读毕”。有的书,一辈子只会看一次,有的书,有机会看第二次。流逝的时间,都记录在书里。翻开,能看见时光的痕迹。

不同时间读,在书上记录下来

<3>记感悟:认同还是不认同;这段文字让我想到了别人或者自己;今天不一样的天气;耳边引起我注意的声音;内心不断的回想……当下的任何感受都不会重来。下次看到,我总有这样的感叹:“当时怎么这么有才?”

借来的书不能乱涂乱画,不是少了很多乐趣?

自然,我的书,也不轻易借给别人,特别是那些关于“花花草草人间俗世”的感悟,不舍得让别人看到。

初读《三体》
读完《三体》

推荐书单很“尴尬”

很多朋友说:“魔镜,能推荐几本书给我吗?”开始一字一字敲好书名发送,后来干脆列了个书单存草稿箱,有人需要就复制粘贴。

要不要推荐书单?有不同的说法,我也纠结过。总得推荐自己读过的,有感悟的书吧。有家长想读书,推荐孙瑞雪、卢丹丹、尹建莉等家庭教育的书籍;有老师想读书,推荐王崧舟、窦桂梅、任勇等教学大师的书;有朋友想成长,推荐张德芬、安东尼罗宾、艾克哈特·托尔等有助于心灵成长的书;当然,还有文学爱好者,各类小说被奉为座上宾。

八个月读50本书书单

可是,还有的朋友,我不知该如何推荐书目。有的书好读,半天读完一本还留点儿余味,就像大冰写的故事;有的书难读,半天读了几页还总觉得没领悟到作者的真谛,就像《失控》《必然》。有的书我觉得好读,可他觉得没味;我觉得很难(数学、物理、科学有关的我就一脸懵逼),他觉得容易。

总之,给别人推荐书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可是,别人问了,又不得不说。实在没办法了,第一次让我给他推荐书的朋友,统一推荐这一本——《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是的,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朋友听到书名,总会来一句:“哈,这说的就是我啊!”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我该读什么书?”

当你不知道要看什么书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头扎进一本书里,看着看着,就知道下一本书该读什么。一本接着一本,读书的路越来越美好、宽阔。

我是怎么找到要读的书的呢?

<1>时时留心:一头扎进一本书里,这本书里总会有意无意提到某一个作者,某一本书。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里,反复提及柳比歇夫,还有《奇特的一生》,我就确定读完这一本该读哪一本。

<2>马上记录1:这本书看完了,要去看书里提到过的某一本书——糟了,忘了书名!发生过这样的事吧?想去找,一本书几十万字,找个书名颇费神。所以,马上记录特别重要。我看书的时候,手里一定有一支笔,看到书名,马上翻到首页,写下书名;当然,可以有一个固定的小本子记录书单,也可以把书页折个角。

<3>马上记录2:经常有微信链接——“八月书单”“影响教师的100本书”“成功人士都读这些书”,觉得适合自己的,我会立马收藏;朋友圈当中有些读书大神,记录的读书感悟和书籍推荐,也会记录在手机里(我的习惯是点开和自己的微信对话框,记录书名)。

微信对话框记录即将阅读的书

<4>买一摞书:

手里的书读完了,要买书了,我翻开前一段时间读书的首页、朋友圈收藏、自己的微信对话框,一本一本在当当网下单,第二天就到了。翻开新书,听书声、记时间、记感悟。读着读着,又到了下一次该买书的日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别人说“推荐几本书给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hgettx.html